
證監會指「質押」服務或其他為投資者提供回報的虛擬資產安排,可能屬非認可的集體投資計劃。(資料圖片)
很多人都喜歡收息,特別是一些提供高息的產品,一般都很容易吸引投資者眼球。在虛擬資產市場上,有不少服務平台提供「質押收息」服務,並以高息作招徠。一般來說,這項服務會被簡單地詮釋為把虛擬資產鎖定一段時間以換取回報,因而有人將其比喻為定期存款。事實上,虛擬資產質押服務遠比銀行存款複雜,風險更是高出甚多,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虛擬資產「質押」(Staking)廣泛代表不同的虛擬資產安排。當中包括虛擬資產「存款」、「借貸」、「儲蓄」、「收益」,以至鎖定某些「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虛擬資產,為相關區塊鏈提供驗證服務,從而獲得獎勵作為回報。現時,投資者及平台就每項「質押」服務的權責都可能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投資者存入虛擬資產,並鎖定一段時間,平台便會提供質押獎勵,即所謂「收息」。平台可能會把客戶的虛擬資產委託予質押池,集合眾多投資者的虛擬資產,以增加驗證區塊和獲得獎勵的機會。此外,有些平台亦可能通過槓桿和貸款產品把虛擬資產借出,藉此賺取息差。類似用戶把虛擬資產借給平台,而平台則向用戶提供高息作回報。
大多數人都不了解虛擬資產運作,誤以為只需存入虛擬資產,並鎖定一段時間,高息就可袋袋平安。不過,高回報背後往往隱藏高風險。「質押收息」其中一個風險便是賺息蝕價。虛擬資產價格經常大上大落,賺到的質押獎勵或利息未必足夠填補虛擬資產價格下跌的損失。
更大的風險來自提供服務的平台。現時大部分虛擬資產平台仍未受監管,平台運作可能欠缺透明度,投資者很難知道平台是否穩健安全。若出現爭議,投資者可能投訴無門。如果平台停止運作、倒閉、遭黑客攻擊或涉及欺詐,投資者或無法從帳戶中取回虛擬資產,甚至損失存放在平台上的全部投資。
證監會早前便已發聲明,提醒投資者注意相關風險,並指出「質押」服務或其他為投資者提供回報的虛擬資產安排,可能屬非認可的集體投資計劃,及可能具有高風險,參與的投資者將會不獲《證券及期貨條例》的保障。投資者可以查看證監會網站的非認可投資計劃警示,當中一些「質押」服務或產品也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