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再評論連登仔收購「電視廣播」(511,TVB)的計劃。
要成立一個信託基金,費用要七位數字,每年的運營費用也要七位數字,如果要濕濕碎碎一千蚊一千蚊的去收,管理成本還會大幅增加。
如果快速籌集了幾億元,購進幾千萬股「電視廣播」,每年有幾千萬元的股息,應可以支付這筆基金支出,但如果籌集資金的速度不如理想,則可能連成立和維持基金的費用,也不夠支付。
說到買入10%股權,入董事局,動議裁撤袁某。問題在於,動議並不等於通過,畢竟,如果對方的股票比你多,你無論動議多少次,也不可能通過的。順帶一提,縱然是成功通過了裁撤袁某,以現時大股東黎瑞剛的背景,多半是換上一個廣東話不純正的新香港人,這顯然並非連登仔之所求。
計劃好像只講到籌集5.2億元,買入10%,然而,從買入10%至買入30%,是一跳即至,但另外20%的10.4億元,錢從何來呢?文中約略講到,可用派息的錢來作增持,但一年派息幾千萬元,假設一切不變,要用二、三十年的時間,才能成功買入所需股份。
有人用「經濟日報」(423)來作比較,但馮紹波夫婦只持有12.59%股權,David Webb持有6.03%,已足夠牽制股東會和董事局,反觀「電視廣播」,黎瑞剛擁有26%,便難以應付得多。
當然了,只要有budget,財技又夠高,這還是有得搞的,但大前提是,資金要一步到位,如果要慢慢的眾籌,在市場上慢慢吸納股票,最危險的情況是買了幾個巴仙,已經洗濕個頭,但又未夠錢去全面狙擊,對方就可以玩到你殘,當年David Webb買入的「隆成控股」(1225),就是如此遭到慘敗。
但最關鍵的,反而是:大家籌了錢,假如真的成功了,奪到了董事局,邊個入去「開餐」先?總不能50萬人齊齊入、或輪流入吧?
這個位子,可以坐收高薪,還天天面對無數(女)藝人,可是天下第一肥缺。如果是出最多錢的人就可坐上,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很願意夾錢!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