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恒指成分股改動,終於有結果。阿里巴巴(9988)、小米集團(1810)及藥明生物(2269)獲納入、中國神華(1088)、信和置業(083)及中國旺旺(151)被剔出,三出三入是近年一次頗大變動,但肯定不論對新貴及被剔出的股份,市場都會有所異議。
藥明生物入選,之前確有大行估計過,但絕非大熱的一類。相比,美團點評(3690)卻沒有份,以市值比市值的話,藥明市值二千多億元,美團已超過一萬二千億元,成交比成交,亦是美團佔多,但卻未有納入,恒生指數公司辦事,難道真是無路可捉?
或者,從另一角度看,恒指公司可能考慮到一次過將三家同股不同權公司一併納入可能太過進取,而且恒指是每季檢討一次,幾個月時間其實算不上是甚麼,所以既然小米上市時間先於美團,就這樣決定吧。另一方面,美團股價累積升幅實在太多,自5月中指數公布同股不同權股份可以染藍後,累積升幅達到八成,此時此刻納入,助長股價卻可能增添對後市波動。
美團暫時大熱倒灶,很多市場人士原本相信對股價構成壓力,這既可以是合理的預期,但並非完全的事情。無疑,外界計算,美團入恒指成分股,可獲近10億美元被動資金追貨,現在沒有了。但同一時間,美團卻被納入國企股指數成分股,該指數一向較多衍生產品資金追蹤,算是抵銷了一定影響。再者,美團股價走勢並非取決於恒指成分股資格與否,須知全球最多基金追蹤的仍然是摩指,美團是成分股之一,相比之下,其實追蹤恒指資金是少得多,美團不染藍股價就一定有壓力,可能是太高估了恒指。
最後,筆者深信,市場投資者是成熟的,買美團股份大部分是基於其業務,而非炒入指數。如果看看最新數字,美團餐飲外賣業務每日訂單數目,由去年的一千萬,升至本月初的四千萬,顯示其內地市場佔有率的影響力。當然,美團是好,但估值始終太貴,恒指公司或者為股民著想吧。
兩隻同股不同權新經濟股,其中一隻是第二上市,另加一隻生物科技行業公司獲納入指數,此舉在在反映恒指公司一個根本變化;一改以往各有各的作風,變為完全配合港交所(388)市場發展重點。
按市值計算,雖然太古(019)在恒指成分股市值是最低,卻沒有被剔出,然而似乎亦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英資成分股佔比,恐怕最後只剩滙豐控股(005)。由於新經濟股暫時不多,恒指公司今次在決定改動時其實未算太煩惱,但以後恐怕要考驗一定心思及政治技巧了。順得哥情失嫂意,筆者仍然覺得由50隻成分股數目加大,是權衡目前環境下及平均利益的最佳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