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8-09-21 06:00:00

風災四想:綠化、命中、避災、法律

分享:
不少樹木於打風期間塌下。(資料圖片)

不少樹木於打風期間塌下。(資料圖片)

昨天講了一些關於「山竹」風災的感想,今天再續。

第一想,大家究竟有沒有感覺到,在近年,打風塌下的樹木,數量比以往多呢?尤其是在路上,更加明顯。
 

當年曾蔭權致力發展綠化城市,見縫插針地在城市打造綠化地帶,明明是一片石屎森林,也努力在造出哪怕是一點點的草木。多綠化,在颱風後,必然多草木殘骸,這是小學生也算出的數學。

我並非指責曾蔭權,反之,曾政府的政績之一,就是綠化城市。我只是客觀地指出:綠化需要付出代價,打風後的重整成本是其中之一,我認為這代價是值得付出的……不知代價是無知,知代價而願意付出,才是智慧。

第二想,昨天略提過,風災的嚴重性,除了風暴的威力大小,還要看命中與否。像去年的天鴿,正中澳門,其災情也就史無前例。今次澳門的災情較去年為輕,這究竟是像報道所言,是政府有了防範,還是風力根本不如上次呢? 

就我所知,世上沒有一個大城市的基建,能夠在最高級別的颱風當中,安然無恙。我認為,香港也不會例外,幸好超強颱風正面吹中的機會率並不高,香港政府也許還可以自鳴得意而不自知。

第三想,大澳部分居民拒絕風災前撤出,至於我,則想出外旅遊,避過風頭,才回港收拾殘局,只可惜事務繁忙,無法如願。然而,我問過不少意見:究竟寧願旅遊,還是寧願留在家中?

其回答均是,寧願留在家中,假如有任何的滲水、毀壞,可以立刻知道、即時解決。又或者問,假如家中玻璃窗遭毀,你寧願當時在家中,還是在外?

我們不能忽視人類用性命來保衛家園的決心,但究竟應如何平衡呢?

第四想,林鄭沒宣布政府放假而遭千夫所指,不過縱是放假,部分部門如辦手續、拿證件等,也要開門,否則照被人罵。十號風球的破壞力是常數,只會高而不會輕,如果公眾認為應該放假善後,是不是考慮將它常規化?

以股市為例子,需要的是確定性,不能任由行政部門的任意決定,法例講明的停市怎停都可以,任意停市如果導致災難,後果會比一天的交通混亂嚴重得多。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