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所講的是中國經濟的「果」,今天再講其「因」,之所以因果倒轉,皆因作者犯錯,漏發了本文,唯有後補,請讀者見諒。
今日中國的經濟困局,更大的問題是財政危機、金融危機,真正的肇因,始自10年前,因美國而引起的金融海嘯之後,溫家寶總理提出以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結果是中國的國力突飛猛進,迅速攀升,從在日本之下的世界第三,一躍成為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世界第一。
這正應了老話:「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又或是《無間道》那句「出得嚟行,遲早要還」,預支了的繁榮,那就必然會遇上衰退的後果。然而,中國所遇上的,並非獨特事件,翻查歷史,很多國家都發生過幾乎是完全相同的狀況。香港在1973年,日本在1990年,東亞諸國如泰國、韓國、印尼等等在1997年,莫不遇上了泡沬經濟、金融爆破,莫非這是逃不脫的歷史規律,有著客觀的經濟學原理?如果用「中等收入陷阱」來作解釋,我會反駁說,日本泡沫爆破時,人均收入已遠遠超過美國,不能算是「中等收入」了。(按:「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本是一個國家的國民收入難以超越某個中位數,我把這推理為「因為難以超越該數而形成了經濟衰退」,也許有人不同意這引申,因而必須作出解釋。)
用人均收入來計算,這些經濟體的水平相差很遠,但必須要記得的是,其實在許多地方的大城市,人均收入的相差便迅速拉近了。以今日的中國作說明,表面上,全國人均收入仍然很低,有些地方簡直是十九世紀的水平,但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大城市的人均收入,已經到達了一流尾了,生活水準則絕對是一流。
事實是,新興國家的經濟水平,城市和鄉村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如果大家去過日本、韓國的小鎮,一定會發現,那裏和東京、首爾好比是兩個國家。
當一個國家的城市化到達了某個程度,而服務業迅速取代工業,成為經濟的主軸,當中又以金融業的發展更為領先,由於槓桿不合比例地增加,金融泡沫便難免形成,這是一個必然的現象,美國在1929年也曾經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