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有言在先,市場對中國人民銀行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不為意外,亦談不上是市場重大催化。實話實說,最新降準幅度僅為25點子,釋放資金約五千億元人民幣,比早前內地媒體很多分析文章預期為少。
降準釋放資金,理論上是有利貸款融資,問題在於內地仍面對持續防疫清零政策,貸款需求以至企業增添庫存意慾實在成疑。從內地國債市場表現看,某程度上是反映市場開始預期經濟會逐步回升,明年貸款政策是收緊而非寬鬆,跟近日官方連串舉動可以說是完全相反。
事實上,踏入11月內地政策變動頻密,尤其是涉及樓市及房企,房地產環節向下對經濟及市場負面拖累之大已經相當明顯。對於樓市及房企,部委希望銀行更多貸款,融資到期最好續期,擺明銀行業就是成為內房環節力挽狂瀾於既倒的主要、甚至唯一單位。
看看本港上市的內銀股,預期股價對帳面值已跌至0.18至0.85倍,低得可憐,難道這就是中國特色的估值?由多年前平均1.5至兩倍以上,再現在很多0.5倍也不保,多多少少說明投資者對內地擔當拯救者角色存在疑問,並且予以估值更大折讓。
很多朋友問道,明年投資市場會好轉嗎?筆者恐怕時至今日為止,整個投資市場來年走勢,根本仍然久缺一個明確而又實在的方向。今年,除年初爆出地緣局勢升溫之外,市場整個大方向是通脹及加息。接近一年過後,通脹不確定性是否見頂、加息周期亦不肯定快將完結,同時間經濟衰退風險有增無減,兼且既有的地緣政治不明朗因素,似乎明年比今年更欠清晰。
正因如此,投資策略的檢視,包括哪個資產類別較佳,哪一個市場最好,是沒有絕對性可言,換言之,任何投資都可能只會是相對性衡量,直到一切較為明朗為止。以股票為例,今年跌幅比債市為低,相對而言,股票值博明年比債券低,尤其明年牽涉可能衰退的因素。
相反,以股票市場層面比較,外界卻會認為區內及新興市場較佳,一方面今年大落後,更重要是內地逐步結束清零政策預期存在,而區內股市估值亦早已反映盈利有雙位數跌幅。
股市由低位反彈相當幅度,誠如筆者早前一篇短文直言,挾倉過後恐怕再次調整。過往不會重複,但可以參考,任何大熊市的結束,都需要一個重大催化,未遇見之前,任何有關築底止跌踏入上升周期的論調,一概不宜太過分認真!一切的預測都係扮扮先知而已,認真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