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告訴我們,有人的地方就必定有紛爭,不論是家庭、企業、組織、國家也無一倖免。就如OpenAI最近上演了一齣鬧劇,公司的頭號靈魂人物,即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am Altman遭解僱,另一聯合創辦人兼主席Greg Brockman也要下台。事情發展可謂峰迴路轉,截至執筆之日,OpenAI董事會已另聘他人執掌行政總裁一職,兩人則過檔微軟(NASDAQ:MSFT)為其AI團隊效力。
事件的來龍去脈和評論坊間甚多,在此不贅,此文主要想講一下另一位主角,即聯合創辦人兼科學總監Ilya Sutskever。事件發生後,Brockman在社交平台貼文,暗示整場權鬥是由Sutskever策劃。雖然Sutskever其後表示有悔意,但外界普遍認定他是摧毀OpenAI的罪人。
綜合外媒報道,權鬥源自雙方對公司發展理念分歧。Altman一方認為公司應全速推進技術研發,並盡早商業化來賺錢。Sutskever一方卻擔心人工智能發展得太快會引致失控,應回到創立OpenAI時的初心,以安全為首要考慮,負責任地推動發展,寧穩莫急。
公平點說,Altman近年的舉動頗為冒進,如ChatGPT版本頻頻升級,ChatGPT-3在去年11月推出後僅4個月就有了ChatGPT-4,據聞ChatGPT-5也快將面世。此外,Altman在任之時,正尋求中東主權基金數百億美元融資,以創建AI晶片公司與輝達(NASDAQ:NVDA)競爭,同時也尋求軟庫(TYO:9984)的數十億美元投資以開發硬體設備等。
不少人認為Altman只是個生意人,Sutskever才是建立ChatGPT的關鍵人物,因他在深度學習領域的研究成就非凡。可是,沒有Altman找資金,相信OpenAI沒無法有今天的發展。經此一役,內部員工士氣肯定大傷,Sutskever表示參與權鬥深感懊悔或許是真的。其實Sutskever謀反,個人認為與他做人態度有關,感覺他是那種重原則輕錢財的人。例子一,他於2013年與授業恩師Geoffrey Hinton及另一位同學合組科技公司DNNresearch,其後以4,400萬美元代價賣給了Google(Alphabet,NASDAQ:GOOG)。據聞Hinton打算將售賣所得三人平分,但Sutskever和同學堅持恩師應分佔四成,其餘的才由兩人均分。
例子二,Google收購DNNresearch後還聘用了Hinton和Sutskever。於2015年得知Sutskever有意加盟OpenAI後,曾以200萬美元年薪挽留,但Sutskever不為所動,最終加入OpenAI,以發展AI造福人群為己任。此外,Sutskever是Hinton的學生,早於2003年已跟隨做研究,更曾共同發表過論文。Hinton被譽為AI教父,是人工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權威,其研究無出其右。就在今年初,他不單離開了任職10年的Google,還表示對人工智能發展感到無比擔憂,故相信Hinton的想法影響Sutskever不少。
綜合上述各點,Sutskever謀反就是要阻止OpenAI走上歪路。可是,麵包與理想難共存,趕走Altman等於斷了眾人發財之路,難怪過半數OpenAI員工聯署要求Altman兩人復職。不過,就算Sutskever謀反成功,但微軟的介入仍阻止不了AI的發展,算是失敗告終。今日眾人為了錢財而指罵Sutskever是罪人,或許他朝AI真的失控並支配人類時,大家才驚覺他其實是義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