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德國第三次高舉世界盃時(1990年,當時為西德),相信全世界沒太多人認真察覺到,她們正往下坡走,而且,落後的非單人腳,而是根本的戰術訓練,甚至教練層面,想著都令人難以置信!還有一個說法,就連向來在國際足壇戰績平平無奇的瑞士,在當時已舉國上演著足球最前之風潮,直到路維在2004年協助奇連士文力圖扭轉德國足球命運,才重新灌輸給一眾大牌國腳們之基本戰術運用……
路維,這位已統領德國國家隊12年之主帥,在其球員時代,並非一如外界不求甚解的說他平平無奇,至少,他曾是德國足壇希望,也在為U21國家隊披甲時與馬圖斯、列巴斯基等名將並肩作戰,高調加盟史特加、法蘭克福後,算是薄有名氣,但唯獨在弗賴堡(當時德乙)効力時才顯露他的天賦。後來,他到了瑞士發展,加盟次級聯賽球隊沙夫豪森,教練費寧加十分欣賞其領導才華及對球賽的觀察力。當時是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初,德國足球教練普遍跟不上時代(當然國家隊的成功是掩蓋了),盯人防守、不斷奔跑及跑數十個圈訓練體能,卻欠戰略部署,不知如何有系統地去踢。路維在腦海中的足球概念不解之謎,在向費寧加取經後,有了新的掌握,後來雙方分道揚鑣,路維轉投到瑞士溫特圖隊,這除了是他職業球員生涯最後一站,同時也擔任該隊青年軍教練,由於他對教練工作很感興趣,於是在瑞士取得教練牌照,而在瑞士足協位於Magglingen的培訓中心,能接觸更多連德國也沒有的優秀師資!(1990年代,這家培訓中心是全世界研究足球最前走向的大本營,不少國際球壇人士都前往朝聖)談到這裡,大家都應該知道,後來路維也在不少球會擔任教練,有過一刹那成功,但更多是無甚特別。
大勝12比0反而擔憂
回說國家隊到九十年代尾至千禧年初的實力下降,成績欠佳,就算2002年世界盃獲取亞軍,也只是「未遇上太多歐洲隊伍」,為了救亡,除聘用奇連士文,並勒令各德甲球會於2001-02球季起成立青少年訓練中心,栽培更多新血接班。但更重要的是在2000年,位於德國科隆Hennef開設的教練特訓班,奇連士文和路維就在此時接上,當時奇帥對路維只用了短短兩分鐘便將四人後衛鏈的運用解釋得條理清晰甚為嘉許,更喻謂自己當了18年職業球員都從未見過!4年後,他倆終於合作,配合其他教練員一起匡扶國家足運,後來,這次兩分鐘解說得到一次實例延續:備戰2006年世界盃,德國到日內瓦集訓,並約戰了一支瑞士球會西維特U17青年軍,德國最後大勝12比0,這賽果近乎理所當然,但整個教練團隊卻不斷擔憂,因為這支U17對手,竟已經可以純熟配合4人後衛模式,在頭30分鐘仍能保持不失!路維更表示:「在瑞士,任何一支職業球隊之青年軍均可有此能力……」並呼籲德國足球界必須抱持更開放態度。路維工作態度一絲不苟,更要求球員再從一些「基本動作」做起,沒錯,就算只是基本也要100%認真。在這場12比0大勝之後,路維馬上捉著費特列治、梅迪薩卡、梅斯達和拿姆進行4人防線基礎訓練,就是這批後來的世界盃正選守將,學習瑞士普遍青少年球隊已掌握的防守技巧。
瑞士化現象
路維年輕時雖有才華,但經歷過嚴重傷患後水準不復,也有教練評其「不夠努力」,從他身上,或可以說足球天才不一定是指球員,雲加、摩連奴便是一例,只用上兩分鐘便可簡單闡明一個戰術,這對並非朝夕相見的國家隊員就顯得相當重要!路維是德國足球「瑞士化現象」之有力推動者,足球不單止勝負,還要踢得漂亮,還有其他,這個與近10年興起的西班牙「傳控足球」相似,而國內聯賽球隊又不斷培育出具潛力之新血,甚至在09年一舉拿下U21歐國盃,當中奧斯爾、賀姆斯等仍是中流砥柱,路維由助教至正印這14年歲月,深深將其自己商標烙印在國家隊,這有別於球會,國家隊由一人領導多年,可不是說笑,要將來自各隊精英融合,這是功力的表現。
不過,自路維上任,對他批評之聲亦從沒停止,要扭轉一支國家隊原有風格,雖更趨細膩、地面配合更悅目,但有得必有失,昔日的鐵血不屈鬥志已不復再,這對年資較深的德國球迷,或某些球圈中人,自容易找到口誅筆伐藉口,可是,你若認為路維令德國喪失「日耳曼精神」,似乎是流於表面甚至不公平……路維並非只是延續傳統加些微調,而是全改風格面貌;另外,或許再不要侷限於一、兩場球賽的最後逆轉,德國足球從衰落再重新步上高峰(2014年世界盃冠軍),只是十多年光景,這個反彈差距之大之快,歷史上從無出現,宏觀量度,這其實也在體現「日耳曼德意志精神」的不屈不撓,從承接衰、盛兩代的波歷克到發奮向上的拿姆、舒韋恩史迪加至潛能無限之奧斯爾、紐亞、湯馬士梅拿再到如今利萊桑尼、甘美治,不經不覺已是四代人馬,而路維一直都在,有他一日統領,德國就是熱門之一,沒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