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單看《焚城》的宣傳海報,看到是香港首部關於輻射的電影,又加上有大堆頭演員,知道是鉅製,但又不知為甚麼,就是沒有太大期望。總感覺電影會像一些大灑金錢卻無法控制的大製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終成品控制得宜,整體不慍不火。
能夠收科的災難片
拍災難片的難度甚高,很多時容易虎頭蛇尾,普遍開局時相當大件事,影響深遠又很難收科,到最尾很多時就會變成草草收場,那些解決方案根本就說不過去,令觀眾的離場感甚差。所以《焚城》的確有小驚喜,開局時講明這些核輻射的嚴重性,能夠令香港未來100年也不能再有人居住,而且現在如果不疏散全港市民的話,所有人都性命不保。
玩到咁大,令人覺得劇情很難收科,但原來又真的能夠控制得宜。局開得大,中間的劇情亦沒有偏離航道,大家都鎖定目標,將如此複雜又嚴重的事故,在戲中亦解釋得算是相當清晰簡潔,令人能在最短時間內接收其嚴重性,同時亦明白消防員在現場作出的所有行動之目的。
製作大格局 場面調度得宜
能夠將一部明明千絲萬縷,同時牽涉特多人物的故事,簡潔化地呈現於大銀幕,已經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論製作費或許未必及其他港片大製作般高,但論作品的執行性,《焚城》似乎比近年同類型大製作均略勝一籌。而導演亦取捨了宏觀方向,將整個故事交代得宜,犧牲了演員的個人面貌。
涉及演員眾多,難以令全部角色都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除了主角劉德華與扮演特首的莫文蔚、還有天氣小姐區嘉雯的角色較為鮮明之外,很多在現場行動的消防員都有點面目模糊,當中以謝君豪、梁仲恆、魏浚笙、何啟華比較突出。王丹妮即使是主管,亦難以抓到機會發揮。而在現實中,女消防員其實不能到現場,為平衡普世的男女平等價值,電影亦讓了步,非常不寫實地將女消防員帶到現場。
值得花錢入場的電影
出品人江志強曾揚言不能愧對購票入場的觀眾,這部戲的確對得住花了錢的觀眾有餘。故事除了將核輻射事故清晰表達出來,解決方案亦能令觀眾受落,聽落算是行得通,亦似乎並無他法的唯一選擇,理性分析令人接受。同時電影在情感刻畫方面亦相當感性,能夠令人感受到團隊精神,同事間互相扶持,不離不棄,救得一個得一個的人性光輝等等,全部散發得亮麗。
劉德華飾演的專家,負責牽引著政府高層與前線工作人員之間的橋樑,今次他的演出算是相當輕巧,沒有過分用力,難得一見的自然。香港現時要有一部高成本又見得人的製作已經相當不容易,這部戲在執行時遇到的麻煩亦不少,最終能夠以如此面貌成功面世,香港觀眾應該珍惜。
本來香港就應該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影,在市面上百花齊放,亦不應再針對某些演員有份演出,便直接否定電影當中整個團體的努力。《焚城》帶出的團隊精神,正是現在香港最需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