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11-02 04:30:00
日報

不需「動手術」的腰痛──肌筋膜炎

分享:

不少慢性腰痛的情況,其實與肌筋膜有關,了解並找出腰部肌肉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對此症的診斷與治療非常關鍵。

這些激痛點往往是因反覆受傷處的肌肉血管收縮,導致肌纖維壞死、脂肪粒沉澱及局部纖維化後產生痛點,按壓時特別敏感,並且將疼痛向某些特定方向放射而出。

常見的肌筋膜炎有下列幾種︰
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
腰方肌的疼痛常見於彎腰合併扭轉的動作,如從椅子上突然站起來、前傾去拿側方的東西、搬太重的東西(如抱小孩、大型寵物或家具)、騎機車突然受到大力撞擊等。激痛點常見於下背痛、脊椎與身體外緣之內三分之一處,並傳導到臀部。

多裂肌(Multifidus)
身體同時前彎及扭轉,特別是肌肉疲勞、受寒,或維持某一固定姿勢很久(如長途開車)、腰椎太直或太後彎等不正確弧度時,都容易使這些肌肉出現病痛。激痛點常更靠近脊椎兩旁,可傳導到下腰部、薦骨、尾椎骨。

髂腰肌(Iliopsoas)
長時間彎腰坐著,特別是身體過度前傾,膝部彎曲且抬得較高,如乘騎重型機車、騎把手過低而坐墊過高的腳踏車、蜷坐在柔軟沙發上或在床上打電腦,還有天氣寒冷時身體捲得像蝦米般睡覺,結果一起床就感到腰部疼痛。激痛點常在下背脊椎旁及臀部上緣。傳導痛到腰部脊椎旁及大腿前面及腹股溝附近。
作者為註冊脊醫

adblk6

不需「動手術」的腰痛──肌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