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参蘆頭食唔食得?
人参蘆頭食唔食得?富商問。
富商的主診醫師建議他用人參蘆頭泡茶養生。不過富商在別人口中聽說蘆頭不能食,猶豫之際,問我意見。
富商的疑惑非無道理,即使是專業中藥師對蘆頭食與不食,也是意見紛紜。這個問題的出現,與時代轉變有些關係。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莖,人參蘆頭又稱「參芋」,在中藥炮制學的之首(宋朝)《雷公炮炙》記載:「凡采得,陰乾,去四邊蘆頭並黑者,銼入藥中」。首次提出人參去蘆的炮制方法,之後歷代《本草》將人參蘆列入催吐劑中,臨床應用人參時必將蘆頭去掉。人參蘆頭,千年以來都被視為廢料丟棄。
直到1995年《中國藥典》首次刪去人參去蘆頭寫法;2005年版的《藥典》進一步將蘆頭納入人參的藥用部位,實行「食得唔好嘥」。人參蘆頭的重量一般為主根重量的8%至15%,若原本一文不值的蘆頭入藥,變相增加了的8%至15%銷售利潤。
為了說明人參蘆頭有等同人參身的藥效,過去年十多年來,有不少學術研究,通過對人參蘆頭化學成分分析,發現它與人參主根所含皂甙的成分相似,從而推斷它有與人參主根相同的補益作用;並反證傳統臨床應用上指參蘆湧吐、耗氣的記載缺乏理論依據。
不過,同時又有些研究發現在人參各部位的農藥殘留量分布為蘆頭>主根>鬚根,即是人參蘆頭含農藥水平較參身高。所以,許多有信譽中藥商仍會將蘆頭切去,以避呃秤之嫌。
回富商的問題:你又不缺錢,為何有參身不食,要食蘆頭呢?

人参蘆頭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