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初七(人日),祝各位讀者生日快樂,新一年健康、愉快及平安。於這一篇,莊子老師想分享佛學中的貪、嗔、癡。這3種東西,可是說毒物,身心痛苦來源。不少行為,往往是貪、嗔、癡的產物。
先說說貪,在《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貪有5種,分別為:財、色、名、食、睡。
- 財:求財自然是為了過好生活,財可以是資金、收入、住宅及珠寶。財可以來自賭、投資、取巧、正當交易及使用不合符主流文化標準獲取;
- 色:色相,泛指所有美麗事物,而不局限於皮相上的美豔俊俏;
- 名:名譽地位,伴隨著權力與影響力;
- 食:貪吃,莊子老師曾看過一套紀錄片,講述一位美國女子患上「貪吃症」,只可食薯片,吃其他食物會作嘔。多年來,她不停吃薯片,除令她肥胖,亦令心血管健康出現嚴重問題;
- 睡:指做事精神不集中,精神狀態不佳或懶散。近年流行的「躺平」文化,就是貪睡的體現。
人需自明擺脫貪、嗔、癡
嗔是指嗔恨,來自被背叛,被遺棄,被人背後中傷產生的負面情緒。癡是指長時間做著不喜歡的事,不能為自己情緒帶來歡樂。
如何擺脫貪、嗔、癡?要「自明」!人往往強於評論別人優劣,為別人提供改善意見,此即為「明他」,而對於個人言行,往往疏於檢討。「自明」的意思,是當事人清楚了解所作行為衍生出來的後果。
倘若各位讀者在運動後或日常生活中出現各類肌肉或關節問題,感到煩惱,歡迎大家以WhatsApp方式向莊子老師查詢哦!
WhatsApp:https://wa.me/85230015876
文章來源:澳源運動脊椎治療中心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riohealthphy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