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過去終於等到疫情完結,原以為全港各方面都復常,今個學年全面恢復實體課,又取消了社交距離限制,各年級學生都能夠開心上學,和老師同學再次相聚。但根據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資料顯示,今年8月至10月有22宗涉及18歲以下人士或大專學生自殺及企圖自殺個案,比去年同期11宗同類個案多一倍,9月和10月更分別有7宗和13宗,比去年同月份增加超過兩倍,情況令人擔心。
筆者在今年開學至今也評估和治療了不少學童情緒問題個案,較以往同期有所增加,部分在開學初期已經有自我傷害的思想,其中兩位中學生嘗試過自殘,幸好沒有再進一步傷害自己。
其實近年醫學界已經發表了很多運動相關的學術研究,差不多全部都證明持續的帶氧運動能改善自身的壓力反應,同時能夠增加個人動力。更加有研究顯示,情緒不穩的腦部會有輕微的發炎,而帶氧運動正正能夠減輕腦部神經膠質細胞(glial cell)的發炎情況,正好說明運動能夠治療及預防壓力引致的情緒反應。疫情期間學生減少了運動的機會,同時也增多了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這些生活習慣改變,對於學生抗壓有負面影響。
本人作為兒童及青少年工作者,對於今學年的相關情況感到非常痛心,希望教育局以至香港政府能夠為學生們增加在校運動的機會,例如每天一節體育課,讓學生們能夠每天都有足夠的帶氧運動,從而提升他們的抗壓能力,減少不愉快事情再次發生的風險。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