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相信母愛是莫問回報。可是道理說來容易,實踐起來卻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偶然碰到一些煩惱的母親,十分執著於起跑線之爭,常吹噓著自己如何細心,替孩子安排了多少活動。可是到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時,卻抱怨他們不聽話,不知福,不關心自己。她們大概不明白問題出於一種自我中心的想法,潛意識在不知不覺間心中盤算,認為對孩子付出了的愛,得不到回報。
母愛在嬰幼期是最容易體現的。也許是催乳激素的賀爾蒙作用下,一般母親在嬰兒剛出生時候都會毫無條件、全心全意地愛自己的孩子。而當孩子還小,即使是一個較為自我中心性的母親,很多時都還可勝任盡責,因為心理學相信,母性是一種自戀的延伸,當潛意識把孩子當作自己的一部分,愛孩子就等於是愛自己,不分彼此。
可是到孩子長大,開始擁有自己的思想,希望擺脫父母的管控時,對於一些較自戀的母親來說,卻是一個難以接受的轉變,就像身體的某部分突然不由自主地動起來的感覺。結果不是加強箝制和管束,令雙方窒息,便是終日鬱鬱不歡,怨天尤人,期望子女多關心自己。一旦事與願違,積累的負面思想便會誘發身心症或抑鬱症等情緒病,而當情緒運動抵抗力下降時,更會百病叢生。(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