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VS流感
最近冬季流感肆虐,根據香港衛生署統計,自2025年頭踏入流感高峰期後,已錄得330宗流感死亡個案。但臨床上,市民又應如何分辨普通感冒和流感呢?
在中醫角度而言,感冒是由於外感邪氣所導致,當中以風邪較為常見,《內經》中曾有一個說法是「風為百病之長」,所以臨床上多見風邪犯人。風邪所致的感冒通常以鼻塞流涕、咳嗽、頭痛,惡寒發熱等為特徵。
當然感冒也有輕重之分,輕者一般以鼻塞、噴嚏,流涕、咳嗽為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傷風」;而重者往往會兼見惡寒、發熱、頭痛、周身骨痛等全身不適。
那流感又是甚麼?流感在中醫角度稱為「時行感冒」,「時行」即指是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患者的證候大多相似。一般而言,感冒病程相對短亦較易愈,很少有傳變的情況。但時行感冒卻是易傳變,且有一定的傳染性,特別在冬春兩季常見,皆因這段時候氣候多變,常常出現「非其時而有其氣」的情況,使人難以適從,終致染病,特別是正氣虛弱,未足以抵禦邪氣,故更易染病!
一般來說,感冒病情相對輕淺,只要及時及恰當處理,便能很快痊愈。但若然是時行感冒,或是素體虛弱之人、老人家、小朋友這些相正氣較弱人士,必須多加重視,需要多留意有沒有特殊病情,及早求醫,防止發生傳變或其他併發症。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陳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