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醫生,經常被朋友問診,而且病症種類繁多,不止規限於自己的專科。最近又有朋友問症,她叫陳女士,已屆退休之齡,注重生活健康。她向我展示手腕皮膚,發現冒出兩個水泡,大概距離半吋左右;筆者仔細察看,看見有輕微的灼傷痕跡。她抓破頭皮也想不出原因,甚為苦惱。
行醫必須望聞問切,我反覆問了她不少生活細節,最後終於有頭緒。原來陳女士半年前買了一隻運動手錶,廣告聲稱手錶可以監測運動、作息,以至睡眠情況,並能記錄心跳。於是她日夜佩戴,一日24小時,錶不離手。我請她把手錶拿給我看,發現錶底有兩點藍光,那是監測心跳的儀器。
憑這個線索,她手腕的兩處傷患皮膚,似是手錶的藍光所致。LED藍光釋出的能量很高,程度接近紫外線。一般來說佩戴較短時間尚好,但以陳女士的例子,她半年來每日24小時佩戴,不斷累積吸收這種藍光,便足以燒傷皮膚。陳女士朋友亦有同牌子的手錶,但她卻沒有受傷,一看之下,發現她那種款式釋出的是綠光,而綠光則安全得多。我請陳女士立即停止佩戴藍光手錶,不出兩星期,皮膚已的水泡已經痊愈。
現時電子產品周期很短,認真的產品測試很少,很多時縱然對使用者有害,如不是長期使用,是很難找出因果關係,大都變成無頭公案。這個例子亦可以引伸到為何都市裡有這麼多不明原因的病症,例如敏感症、免疫系統病等,我們只可盡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藥物、化妝品或人工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