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大部分市民都會選擇游泳作為消遣或家庭活動,眾所周知,游泳的好處多,但若泳姿不當,除了讓泳者未能暢泳,更甚者會因受傷而無法再游泳,還有機會影響日常生活。

泳姿不當所引致的問題,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創傷主要成因是泳者以不當的泳姿游泳兼過度用力,逼使肌肉或關節過度拉扯,受傷後,輕微的活動會引發強烈的痛楚,復原時間較長,嚴重影響日常活動。慢性則源於不斷重複的錯誤動作和姿勢造成,雖不一定觸發劇痛,但卻埋下日後受傷的伏線,輕則會引致關節勞損,肌肉、筋腱或筋膜發炎等徵狀;重則令肌肉長期繃緊,影響骨骼結構和身體姿勢,而慢性創傷更會導致游泳時肌肉痠軟或關節繃緊,令泳姿受影響並降低游泳的質素和功效。
不正確的泳姿有很多種。以蛙泳為例,泳手為令踢腳的力量和幅度最大化,會將膝部完全摺起,配合大幅度的膝關節內旋(擘腳),最後全力把腳踢直,在這情況下,膝關節的空間會收窄,內側副韌帶會在極端的角度下被拉扯,增加膝關節軟骨磨損和內側副韌帶撕裂的風險。
如要預防受傷,必須先了解正確的泳姿,配合適當的訓練,使身體能夠承受游泳所帶來的消耗而避免過勞或受傷。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設有個人及小組運動治療服務,並於10月26日舉辦游泳傷患處理工作坊,由運動治療師為大家即場講解。歡迎致電2783 3636查詢。
作者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運動治療師廖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