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女性發現自己在月經前或經期間,會出現大便稀爛或軟散的情況,月經止後又恢復正常大便,每月如此。西醫認為與經前緊張綜合症有關,而在中醫角度,經行泄瀉與身體脾和腎虛相關,加之在月經期間,氣血下注沖任胞宮,使本身脾或腎虛情況加重,因而出現大便稀爛。
至於為甚麽會出現脾虛、腎虛?除了先天體質問題之外,飲食不節、貪吃生冷甜食、心情憂思過多等,可導致脾胃受損,日久脾胃虛弱。還有一種是肝氣過旺而影響到脾,這種泄瀉往往伴隨腹痛,瀉後腹痛即止。而性生活過於頻繁、生產過多或產後失於調理,則可以導致腎虛,百病叢生。
脾虛的女性除了肚瀉外,還可以出現腹脹、胃口欠佳、容易疲倦、肢體浮腫、帶下偏多等症狀,臨床上使用健脾益氣的中藥治療如黨參、白朮、山藥。肝旺犯脾的女性可伴隨乳房脹痛、經期間心情煩躁等症狀,需要柔肝健脾,中藥治療如白芍、防風、白朮等。而腎虛的女性除了泄瀉還會伴隨腰痠膝軟、頭暈耳鳴、手足冰冷、面色晦暗、月經量少等症狀,中藥治療上可予巴戟天、補骨脂、白朮、人參等,以達到溫腎健脾止瀉的功效。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朱遠婷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