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外耳道感染的臨床個案之中,有不少是耳道受霉菌(又稱黴菌)感染。由於霉菌屬真菌的一種,好廿孳長在潮濕溫暖的環境,而香港四季濕度均比外國高,因此耳道「發霉」在本地全年都有可能發生。
常見的耳道霉菌感染個案包括:愛游泳或浮潛及衝浪等水上運動者,因細菌隨海水流入耳道或耳朵常大量入水令耳道皮膚酸鹼度失衡而滋生了霉菌;日常淋浴或用花灑洗頭令耳朵入水較多,以致耳道長期非常潮濕的人士,當浴室或家中充斥黴菌孢子並隨空氣進入外耳道,就促成耳朵「發霉」;還有的是用了受霉菌污染的工具掏耳並挖損耳道皮膚的人士,會令霉菌得以在耳內肆虐。這些患者大多本身已有耳垢囤積致堵塞耳道的情況,繼而感染一觸即發,但也有部分人卻因掏耳垢掏得太「清」,以致耳道因耳垢太少而失去保護層,一旦出現以上情況,便會容易引發霉菌感染。
此外,若長時間佩戴耳機聽音樂,尤其是「入耳式耳機」,亦有可能阻礙耳垢自然排出的運作,令耳垢易堆積塞著耳道,若加上耳道環境長期潮濕,就會大幅增加耳道「發霉」的風險。
耳道霉菌感染的患者,病發初期多會感到耳道痕癢、之後又會感到耳痛、脤悶、聽覺好像雙手掩著耳般不清楚,有些人甚至會耳洞外至耳屏(耳洞口前突起的三角形小軟骨)周遭呈腫脹。而在求醫檢查時,亦會發現外耳道發紅腫脹,有白色分泌物,嚴重時甚至見耳膜被白色分泌物覆蓋,以致影響聽力。如患者本身因年老、糖尿病或其他長期病患而致抵抗力相對較差,霉菌感染更易惡化,有可能波及耳內軟組織甚或面部神經,絕不能輕視。
治療外耳道的霉菌感染,求醫確診後,須由醫護人員用特定方法為患者徹底清除耳道的霉菌及洗走分泌物,並且處方抗真菌滴耳藥物滴入耳內。此外亦會按病情需要,處方抗真菌藥膏,用作塗於耳洞外緣受感染而腫脹的位置,以及給予止痛藥紓解耳痛。
建議以上高危人士在每次游泳或洗頭髮時,可嘗試用耳塞防止污水流入耳內,事後盡快用清潔乾布或紙巾吸一吸耳洞口的水,又或把耳朵拉開,用調校至冷弱風的風筒慢慢把水分吹乾。此外也可嘗試將頭側向進水那一側的耳朵,然後單腳跳一跳,讓耳內的水自然流出。
作者為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內外全科醫生張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