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士上每天都會見到前面乘客備受痛症困擾,捶肩、擰頸頻頻。痛症的成因眾多:感染、炎症、骨部移位、骨折、骨質疏鬆,甚至腫瘤, 皆可能獨立、或同時引起痛症。本週我將為大家介紹各種痛症的種類、症狀及診斷方法;而治療及預防方法則留待下週分解。
頸痛可分為“軀體神經痛”和“神經根痛”兩種。“軀體神經痛”是痛覺感應器受刺激產生的痛症。位置較淺的痛覺感應器會產生感覺銳利、範圍集中的疼痛,而較深的則會產生較鈍、範圍擴散的疼痛,因此患者可能有不同感覺的痛楚。
軀體神經痛的成因包括頸椎退化後的關節或椎間盤發病及肌腱痛。各類痛症的症狀包括: 一) 關節發病引起的痛症集中在身體中間、肩臂和頭部等位置;二)椎間盤發病引起的痛症在身體中間的痛覺比身體末端的痛覺強烈;三)按下肌腱痛的源頭患者會感到受壓和痛楚,持續按下五秒以上更會使他們的肌肉不能自由舒展。
神經根痛則是頸椎退化後刺激神經根部而成,會引起強烈痛症和不適感覺(如痕癢)。此外,患者神經機能下降,可導致四肢乏力,不能控制大小便等狀況;某些患者更會在後頸、肩部、手臂感到劇痛、痠軟無力的症狀。
相比起頸部,相鄰的肩部其實更常出現痛症。肩痛的成因主要包括肩鎖關節炎、肩周炎、肩關節移位/脫臼、肩關節炎、旋轉肌撕裂及病變等。這些痛症的症狀往往反映了它的成因,例如 一)肩鎖關節炎的痛症通常局限於關節內;二) 肩周炎會在全肩膀引起痛楚,並嚴重限制患者的動作;三)肩關節移位/脫臼時側面的三頭肌會酸軟無力;四) 肩關節炎會隨時間產生更強烈的痛楚,進一步限制患者的動作;五) 旋轉肌撕裂或病變時痛症集中於手臂側下至手肘的位置,並會在夜間加劇,而患者在作某些動作時肌肉則會感覺像被夾住。
至於最常見的背痛出現在我們肋角以下至臀部位置,以及傳至雙腿出現的痛症。背痛的成因亦與脊椎骨折、腰部疲勞/扭傷、腰椎收窄/滑脫、腰椎關節間裂損/病變有關,也可能是身體其他地方轉移過來的痛症。
醫生會通過患者痛症出現的位置、強度、感覺等因素診斷出以上各種痛症的成因。若有需要,醫生亦可以使用醫療影像輔以診斷各類痛症。雖然大多數肩頸背痛都會不治而癒,但是痛症成因繁複,延誤治療後果堪虞,持續出現痛症的朋友還應儘早尋醫。
如有任何醫療問題希望醫生爸爸解答,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