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電視上有一位專家教大家用簡單的用品處理家居各種小問題。那位專家就是曾近榮先生,別人有時會笑他總愛用哥士的去處理「任何」污漬。當然,他有他背後的原理,姑勿論是否可行,但令我聯想到醫學上有類似的東西——生理鹽水。
坊間不少人出現小毛病便會使用生理鹽水,甚至在社交網站分享相關方法。較為常見的用途是沖洗鼻垢和分泌物、沖洗傷口、眼睛不適、口腔有潰瘍、耳朵痕癢。我相信在使用後,必然有其基本的作用,因為沖水的過程可以將分泌物或不潔的東西洗走,用後最少有短暫的紓緩,但實際上是否幫到手就有待商榷。
如病人是一個出現鼻敏感症狀的小朋友,有大量鼻水及打噴嚏。如果用生理鹽水不停沖洗,我擔心幾個問題:第一,孩子未必會接受此方式;第二,沖洗只能夠短暫將已經分泌出來的鼻水沖走,無助改善其他鼻子的不適,例如打噴嚏;第三,鼻涕很快又會重新出現。所以,這種方法並不能達到很理想的效果,而且執行起來不容易。用於眼睛或口腔耳朵的不適可能還有一點效果,但如果用在傷口上,或可清走表面的污垢,但沒有殺菌的功能。
對於凡事都用生理鹽水去處理的方法,我們會有所保留。其實,想清楚一點:用生理鹽水去處理我們身體的不適,和用哥士的去處理家中污垢,最終的目的都是改善我們生活環境和狀態。如果達不到這個目的,就算所選的物質是如何天然,那又有何用?因此,在適當時候,還是應該找醫生作個診斷,並因應患者的年齡、情況及需要,處方一些正式的安全藥物,才是治本之法。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