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者的坐骨神經痛問題,大多由腰部椎管狹窄症造成。
中高齡者罹患腰部椎管狹窄症的人數顯著增多,其原因為隨著年齡增長,脊椎骨會老化而變形且韌帶增厚,導致椎管的空間變窄,引發腰部椎管狹窄症。
因為坐骨神經是由腰椎和薦椎延伸而出的神經組成,所以當脊髓或椎管發生損害或病變時,馬尾和神經根就會受到壓迫而引起發炎反應,有時會造成腰痛和坐骨神經痛(臀部或足部疼痛,下肢痛)。若主要是下肢疼痛則稱為腰部神經根病變,其疼痛情形稱為神經根性坐骨神經痛。腰痛伴隨下肢痛的代表性原因是腰椎椎間盤突出和腰部椎管狹窄症。因此,若知道下肢疼痛的原因是坐骨神經痛的話,應該先懷疑是否是腰椎椎間盤突出、腰部椎管狹窄症或者是兩者併發所造成。
腰部椎管狹窄症多見於50歲之後的中高年齡層,患者只要身體向後仰就會產生疼痛感,且疼痛程度會逐漸增加。這是因為後仰會使已經變窄的脊髓腔變得更狹窄,導致馬尾或神經根受到更嚴重的壓迫。
腰部椎管狹窄症患者在墊腳拿取高處的物品時,會因疼痛而無法伸手;也無法直立久站;走路的姿勢也會變得前傾,無法長時間行走。而腰椎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不便則是無法屈身穿襪子,無法彎腰脫內褲等,所有向前彎曲的動作都做不到。
腰部椎管狹窄症如果持續惡化的話,可能會發生間歇性跛行。所謂的間歇性跛行是指走一段時間後就因為腳發麻或疼痛加劇而無法繼續行走;坐下或蹲下一會兒疼痛獲得緩解後,又能開始行走了。因為坐下或蹲下會使身體呈現向前傾的姿勢,使原本狹窄的椎管變得比較寬,降低對神經的壓迫,血流順暢了疼痛就能獲得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