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管虎執導,中國國片《八佰》終於上映。此齣電影話題十足,除了因為題材涉及國民(黨)抗日,在6月首映前因「技術原因」突然被撤檔,據報目前上映版被刪了部分片段(13分鐘),包括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的特寫。但在疫情期間,戲院重開後8月上映,電影仍能獲30億票房,進入歷來票房前10位。
《八佰》成績對中國電影業,或說對華誼兄弟電影公司十分重要,近幾年大陸電影業因為追查稅項等原因,大量資金撤退,華誼兄弟業績嚴重倒退,票房爆紅,總算過了關。事實上電影製作相當認真,之前有傳會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的獻禮片,沒有成事,這也不是主旋律電影,前半齣戲不但沒有集中寫抗日,反而幾條主線集中在逃兵及膽小者身上。《八佰》是亞洲首部全程用65mm IMAX拍攝電影,攝影、美術等都有品味,相當不俗,單看製作也值得入場。
戰爭直播
導演管虎聲稱籌備《八佰》10年之久,走訪過17個城市,訪問400多人,電影經歷三度重啟,到2013年正式立項。戲名叫「八佰」,是因為:「古時候軍隊編制,十人為『什』,是一隊;百人為『佰』,百夫長就是管這個陣營。」故事寫1937年抗日戰爭,淞滬會戰後期,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逾400名士兵死守四行倉庫(對外假稱有八百人),這裡糧食過萬包,又有牛皮等其他資源,位置重要,但因為倉庫跟租界相鄰,兩者只隔一河,因為日軍也不敢使用大規模轟炸。一邊是戰地,另一邊卻夜夜笙歌,處境奇特,歌舞昇平的對岸天天目睹戰爭直播,本來就十分具有戲劇性。
電影描述的故事只是一個4天的死守戰。綜觀全齣電影,管虎對《八佰》有幾個想法,一是他盡量不去歌頌民族主義,因此前半部戲都在集中描寫逃兵、被日軍衝散後誤入八佰的軍人、意外被捲入倉庫死守,好想回家的農夫,甚至是對岸看著他們被轟炸,乾着急的有錢人。拍攝上,場景、美術甚至攝影都很認真,有很多幕,管虎似乎想複製《雷霆救兵》的拍攝方式──將觀眾帶到現場,子彈橫飛、在你耳邊擦過,看著旁邊的人突然中槍倒下,甚至是射入水中,身體滲血。因為是群戲,前半齣戲把大家帶到現場,戲劇性不強。
離不開民族主義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雖然被裁了特寫,戲份仍不少,因為4日戰爭中,到了第二晚指揮官決定要在翌日晨早升旗,惹起了討論。升旗對日軍來說是挑釁行為,必會惹來密集攻擊,但上級明明要求他們堅守4天,如果升旗,必招致大量傷亡。有人提出,既然是自己土地,為何不能升自己的旗?也就是這樣,戲中最慘烈,最民族主義的一幕出現了,升旗果然引來日方軍機掃射,而中國軍人就為了要讓旗幟不倒,一個一個人的擁上前捱子彈。電影到了這一刻,也開始變了調,電影的立場開始變回傳統,拍攝軍人為旗幟犧牲,死前一刻還要大嚷:中國民族不會被消滅!
下半齣戲主線回到指揮官等幾人身上,戲劇變得較可預料。中國被日軍侵佔的同時,地球的另一邊,布魯塞爾會議上中國正向西方各國表明中國的立場,求取援助。但會議宣布取消,援助無望,蔣介石要求軍隊撤入租界,特派員在與謝晉元的對話,顯示軍隊在政府眼中,也只是棋子,可以犧牲。電影結局,逃過租界行動,引致死傷無數,及後字幕本應交代軍隊生還者的下半生,卻換來了交代共產黨也在抗日戰爭上出了不少力,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