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這麼多導演紀錄片,為何沒有人拍香港導演?」一個替文念中當助手的年輕人有天問起,文念中沒有答案,香港拍過的導演紀錄片,其實只有《無涯》(杜琪峯)一齣。他轉而問自己:「我們常問為何沒有人做,為何我自己不做?」文念中從事電影美術指導近30年,看過港產片最輝煌的年代,到了今天式微,轉成合拍片模式。從入行跟區丁平、張叔平學藝,到今天得獎無數,自成一家,他回頭看自己當初入行,就是想當導演的。因為跟許鞍華(Ann)合作過數次,相當熟稔,問准了阿Ann,《好好拍電影》的拍攝計劃就此展開,一拍就4年。

拍攝團隊只有3人,除了文念中當導演,另外兩人為年輕電影工作者。《好好拍電影》在剪接及敍事上相當有心思,文念中由Ann的創作,再深入她的家中,拍攝她與母親、家人的私生活,看她在拍攝現場,指揮若定,但相對地生活上如何白癡,饒有趣味。電影同時在剪接上透過翻看許鞍華歷年創作,找出與她真實生活相關的片段,來來回回,真真假假,電影是假,感情都是真的。
拍電影的老少女
《好好拍電影》在創作上有幾個特色:一,導演跟被訪者相當熟稔,得她信任,能到她家中拍攝她的生活,他們天南地北,無所不談。Ann的母親為日本人,從前兩母女關係欠佳,這個關係Ann在很多訪問都已談過,但影片翻出當年她拍攝《客途秋恨》的片段(《客》有半自傳的成分,寫的正是這段母女關係),再接上母女二人在家中親密相處,導演訪問Ann的兄弟姐妹,談到大家一直想把年屆九十有多的母親送到護老院,但Ann覺得這決定像拋棄母親,一直於心不忍。曾幾何時關係疏離的母女,相依為命,互相依靠。以上一段除了交代Ann的母女關係,這寫出許鞍華的內心世界,她關心弱小,同理心強。影片後面談到她總愛描寫失敗者,甚至因此被大肆批評,被同行勸說:「你別再拍這些人了,沒有人想看失敗者!」想法是一脈相承的。
二,因為導演與Ann熟稔,友情固若金湯,鏡頭下的許鞍華縱使在執導時有大發雷霆,與私下的她反差甚大,但整齣影片投射的許導還是相當正面,鮮有批評半句的。比較可惜的是許鞍華早期的編劇陳韻文,近年曾撰文批評過她,最終並沒有接受訪問。認識Ann的朋友都說她像個老少女,思想單純,只想拍戲,但同時Ann本人在映後談也說到影片把她拍得太Cute了。




望用餘生拍香港
三,影片採訪的人物多達30位,多為影圈幕後名人,包括中港的導演。由他們口中談許鞍華,內容相當豐富;四,電影要寫的除了是許鞍華,其實也談香港。當電影拍到Ann在大陸宣傳,在後台被要求公開說回歸20年的好處,她臉色一變,然後鏡頭一轉,她說之後每個站的宣傳,除了電影本身甚麼其他不會說了,性格倔強得很。電影尾段,許導說希望用餘生拍攝香港的故事,「我覺得這裡是很有故事性的,有吸引力的,我會commit給這裡,替香港做一些事情。」香港人看到這裡,很難不被打動。而這齣紀錄片厲害的地方,是在如此豐富的素材之中,將它們理出頭緒,清楚表達她的創作、人生及香港主題和主軸精神,殊不簡單。
更不簡單,是這齣影片除了1/5成本申請資助,其餘都由文念中獨資,這是齣獨立電影,而且是高質素紀錄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