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5-12-14 06:00:00

《愛是最大權利》守護大愛精神

分享:

美國雜誌《村聲(The Village Voice)》這樣形容《愛是最大權利》:「只有怪獸才會(看)到影片的最後還不感動得眼濕濕。」

 

先不說電影中的明確訊息,它的前設可以說是天方夜譚。一見鍾情但一方罹患絕症的動人故事,那種無條件的大愛,像《斷背山》一樣的愛到天荒地老,排除萬難地愛到分離仍是愛的橋段,但更感人的是,這不是童話故事,而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愛情故事,是有血有肉,在地球的某一角落、某一時空曾經發生過的一個故事,一部關於希望與戀愛權利的電影。假如《接近無限溫暖的藍》是童話的現實版,那麼《愛》便是現實版的童話,可遇不可求。

adblk6

 

She is my partner!

這把雙刃刀,一邊衝著觀眾淚點而來,另一邊就衝著平權而來。多年前成功的例子有湯漢斯飾演愛滋病患者的《費城故事》(跟《愛》片編劇是同一人),今次要提出的問題是,已經是合法伴侶的一對戀人,一方罹患癌症,要把退休金留給另一半的時候,竟然被駁回,原因是她們是「女女」。但若是一對異性戀伴侶呢,這還會是問題嗎?這不是歧視還是甚麼?

茱莉安摩亞飾演的女警,克盡己任23年,為公義賣命,但站在法庭面前,偏偏被所謂的公義出賣,褫奪她的所有,諷刺至極。她在男權沙文主義極強的警隊工作,出櫃過程談何容易?但為著真愛,不但克服壓力,從介紹女伴(愛倫比芝飾)是「She is my roommate」到後來的「She is my partner」,更為著自己即將要離世而為她安排日後一切,不惜與當權者對簿公堂,挑戰社會制度,問一個非常簡單和基本的問題──為甚麼沒有戀愛的權利?不一樣又怎樣?

 

喚醒異性戀

別以為《愛》是拍給小圈子和同志社群看的題材,剛好相反,同志社群一定深明它的意義和觸動心靈的地方,它的可貴之處,其實更在於它要「直人」的異性戀社會知道現時制度的荒謬,所以戲中才有一個從暗戀到明戀茱莉安摩亞的同僚米高沙倫,在她身旁照顧她,為她奔走打官司,完全接受她的所愛是另有「她」人,一直為她守護到底,宣揚另一種大愛;之後更有新澤西州小鎮的居民,以至她的其他大男人同僚,到最後連維護傳統價值觀的法官也為她們的故事所動容,勇敢直視修改法例,實實在在地顯示了一個社會正在進步,異性戀社群也可支持同志權益,明白平權的意義,而我們的香港,連討論非歧視的機會都被褫奪,究竟這個自稱亞洲世界之都的地方,視野有多國際化?大家心知肚明。

adblk7

 

之前是電影文字人,現在是電影推廣人以及大小影展搞手。生活冇電影會身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