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免會對基斯杜化路蘭的電影有所期待,因為他每次也會在電影中帶來一些描述人性的驚喜,同時又會在電影製作質素上有所保證。縱然有不少影評指他的作品過份賣弄、奧斯卡又暫未有獎項肯定等等負評,依然不能動搖他,在當今影壇舉足輕重的地位。
自從有風聲指他會拍攝新作《鄧寇克大行動》開始,坊間已難掩旺盛的好奇心。因為這次行動並不如《雷霆救兵》及大部分戰爭片般衝鋒陷陣、熱血無比,反而有點類近史丹利寇比力克的《烈血焚城》表現人性懦弱。電影講述在二次大戰期間,英、法盟軍均被德軍包圍在鄧寇克海灘上。士兵失去「硬衝」的能力,唯有等船撤退,這是一個關於逃兵的故事。大家一直好奇,這樣的一個懦弱敗陣的故事,如何能拍成一部精彩的電影?在看過電影後,似乎都會對曾經質疑路蘭能力而感到歉疚。他確實能將一個關於逃兵的故事,拍得緊張萬分。當無人知悉下秒鐘你跟旁邊的人能否繼續存活於世上時,每一分秒也不能放鬆。為了生存,你會用任何方法爭取逃脫的機會。
軍人懦弱Vs市民義勇
片中軍人幾乎都是無名,名字在當刻已不重要,身上那個軍牌也不代表你就是那名字的真身,你我他隨時喪命。路蘭繼續慣性地以多線發展,逃生的英軍在灘邊努力上船;空軍在上空抗敵營救;義氣市民帶備物資駛往,希望救得一個得一個,還要將逃難英軍救回船上。Tom Hardy繼續堅持拍戲不見樣的特色──蒙面殺敵,飾演空軍最神勇;Cillian Murphy則是海上待救逃兵,被救後得悉要返回鄧寇克,立即崩潰,盡現人性最軟弱。軍人懦弱與市民義勇行為,顯出莫大對比,然而,懦弱之心人皆有之,怪得了誰?年輕演員Fionn Whitehead在灘上極力爭取機會上船,表現出逃生的積極。電影配樂繼續是Hans Zimmer,場面未緊張,音樂先帶動,雖是掩眼法,但可接受。
接納人性 微細位最有力
人類不應否定人性的弱點,而是要接納與面對;能夠生存就是勝利,比無謂犧牲來得有意義。逃兵難免會顯得自卑,Cillian一角盡顯當中的軟弱與無力,死裡逃生之後,實在不想返回現場,不禁與船上小子發生碰撞。輕輕一碰卻傷勢嚴重,小子的友人本身很悲憤,但當他明白大局為何,以及有些事已經回不去時,他選擇以最淡然的方式,回應逃兵對小子傷勢的問候。這是戲中最震撼的一刻,最輕的回應卻帶來最有力的衝擊,讓觀眾看到人性最光輝。此片最大的器度都在微細位,電影最高的處理手法就是,將看似不怎麼樣,甚至有點遜的事情也找出一個清晰角度來述說,而且拍得相當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