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提名名單出爐,
焦點落在吳君如意外提早出局,
或者黃子華無緣再爭影帝。
我竟然更加留意最佳男配角。
因為有我特別喜歡的秦沛。秦沛在1987年與1994年分別憑《癲佬正傳》與《新不了情》贏過兩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都三十年前的事了。之前訪問過秦沛一次,他談到《癲佬正傳》只獲提名男配角而不是男主角,還是有點介懷。他覺得自己的演出,夠做影帝有餘。不過,純計戲份排序的話,《癲佬正傳》的男主角,無理由不是馮淬帆。
看《破.地獄》的時候,已經在想像秦沛會否第七度獲得提名。說演出,不用懷疑。有人說秦沛只不過演回一貫水平,未見太大突破,但他的一貫水平,完全超越其他人的最高水平嘛。問題是戲份太少,只得兩幕三幕,比較似友情客串。
於是,需要定義何謂配角。傳統上,戲份最重的男演員,是男主角,戲份第二重的男演員,是男配角?放在女演員身上,同樣合用。似《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入面的劉嘉玲,雖然戲份不是很重,但又的確比另外的女演員重,結果爭奪影后殊榮,最後贏埋,也沒有太多可爭議的地方。現實多數相反,是電影公司或演員為了提升得獎機會率,明明是主角也自降一格,希望憑發揮機會較多而走去角逐配角獎便賺到些優勢。最誇張的例子,例如去屆《但願人長久》的吳慷仁,無論基於甚麼理由也好,以在電影中的戲份之重,硬生生說自己是一名配角,都幾荒謬。
今屆也有差不多的案例。《九龍城寨之圍城》以群戲為主,稍稍以林峯扮演的角色為核心,戲份同樣舉足輕重的古天樂,為提攜後輩好,為鼓勵員工也好,策略性地改爭最佳男配角,結果求仁得仁,兩位同樣入圍。在《虎毒不》的盧鎮業,雖然戲份是全片男演員之最,但明顯地談善言才是唯一的主角,改爭配角似乎也名正言順。
只是,兩位演員在所屬電影的發揮空間,自然遠勝《破.地獄》的秦沛。就算跟同樣來自《破.地獄》的朱栢康比較,秦沛的戲份也相差甚遠。別人拿機關槍,秦沛只有一支點三八。
是否必敗無疑?又不一定。1999年的奧斯卡頒獎禮,最佳女配角頒了給《寫我深情》的茱迪丹芝,茱迪丹芝在電影中扮演女皇伊利沙伯一世,戲份只有區區八分鐘,電影片長則足足123分鐘。我沒有準備計算秦沛在《破.地獄》的戲份,應該相差無幾吧?或者足夠了。
在最佳女配角範疇,代表《破.地獄》的梁雍婷與韋羅莎,都只負責電影入面其中一個章節,情況跟秦沛相若。無辦法,提名規矩的灰色地帶實在太多,一套電影可以完全沒有主角全部是配角,也可以完全沒有配角全部是主角,基本上是電影公司喜歡怎樣報名便怎樣報名,肯定不是純技術較量,而是一場關乎戰術關乎計算的比賽。極端地說一句,我見坊間有人認為黃子華根本不應該跟許冠文齊齊角逐最佳男主角,分薄票源,應該向古天樂學習,轉戰最佳男配角,入圍便十拿九穩,甚至變成大熱。同一齣電影,由頭演到尾的黃子華是男配角,出得幾分鐘的秦沛也是男配角?今時今日的狀態的確像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