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導演李滄東新作《燒失樂園》改篇自村上春樹的短編小說《燒穀倉》,表達年輕人是當下最重要的命題。李滄東尊重村上的原著意念,同時一洗中產氣息堅持以自己最擅長描寫的低下階層作人物主軸。電影充滿對社會的控訴與無力感,糅合自己最擅長描寫的邊緣人士與村上的品味人生,角色對比鮮明形象立體,選角精準,電影的餘韻久久不散。

心寒的愉悅
故事以無所事事的鍾秀作第一身,一直想寫書卻連故事也未想好,遇到舊同學海美已瞬間被她的自由奔放吸引著。海美要到非洲尋求精神層面的填充,鍾秀替她在家看守著那隻從未出現過的「貓」,直至她帶了在旅途上認識的Ben回來,自此經常三人行。Ben時常臉帶微笑,一副胸有成竹看破世情的樣子,這令海美很仰慕,卻令鍾秀很不自在。全片有不少三人相處的畫面,看到各人的思想有多異迥,但表面氣氛卻又出奇地和諧,帶出令人心寒的愉悅。令觀眾不停在思考到底這種愉悅的底蘊是甚麼?
真假無意義
電影同時帶出有關「飢餓者」與「飢渴者」之別;肉體飢餓與精神層面的飢渴;燃燒的激情與殘酷的無情之間;導演都能將感覺影像化。是那種寧靜的觀察與不動聲色,Ben在欣賞海美;鍾秀又在觀察Ben的來意,三人的關係像有著魔力般將你拉進去,煞是吸引。感應到危機卻被眼前美景所否定,一片樂土格局的上流社會品味生活又令向來生活艱難的人禁不住想走進去一探究竟。
以新聞報道反映世界問題,建立現今世代對生存與社會環境的質疑。那個富有地品味生活的人,愈是一臉從容卻愈帶挑釁,擺出不在乎的表情卻令人更無所適從,令貧窮的人無論如何也活得不對。以默劇作比喻,「不是要扮作這裡有橙,而是要忘掉橙並不存在」,一切的虛實也不重要,只看你能否忘記不該記起的事。那口井到底有還是無?溫室到底是否存在?不是要你追尋真相,答案早已在你心中,但為了適應環境,你會否裝作真相不存在?還是不再相信你愛的人曾經存在?
涼薄無底線
劉亞仁在李滄東的調校下,變得內斂到位,一副毫不起眼的尊容,演活下等人的黯淡無光與自卑;全鐘瑞首次演出已有超班水準,令人難忘,裸舞一場如入無人之境;憑《陰屍路》(《行屍走肉》)為人熟知的Steven Yeun有著恬靜的寒氣,同時散發著一股魔力似的令人信服的迷魂磁場,教人猜不透的心驚。比起以畫面震懾人心的電影《羅馬》中產地顯現人間有情,更喜歡《燒失樂園》邊緣地強調世態炎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