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0-02-14 04:30:00
日報

面對自己放下心結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分享:

有些電影,雖然不是甚麼曠世絕作、藝術珍品,但它像一道藥,治愈你的心,或像個好朋友,讓你看到自己的不足,更有一些電影,乍看痛如刀割,但它割開的卻是你愈合了但內傷未治好的心,當痛過之後,膿都流乾,你會比之前更好。《在晴朗的一天出發》(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此。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主角Fred Rogers是一名美國家傳戶曉的兒童節目主持,1928年出生,68年開始主持自編自導自演的兒童節目《Mister Rogers’Neighborhood》。但這齣不是傳記電影,Mr. Rogers(湯漢斯飾)雖然是男主角,電影卻是由採訪他的記者Lloyd Vogel出發。Lloyd的父親多年前拋妻棄子,後來母親含恨而終,令他深覺受傷。他才華洋溢,但性格乖張,失蹤多年來的父親重新出現,一直希望得到他的原諒。這時上司要他採訪Mr. Rogers,他本想拒絕,卻沒想到這成為了改變他人生的一個契機。

adblk6


擁抱自己情緒
《晴朗》的劇本在荷李活流傳多年,電影公司一直想找湯漢斯主演,也大概只有他出演才有說服力。Mr. Rogers在美國是名人,他主持的兒童節目別具一格,節目內容常帶哲理,會跟小朋友談失敗、擁抱自己情緒、憤怒,甚至是生離死別。Lloyd生性多疑,剛接到任務,是因為他服務的《君子》雜誌要做一期《英雄》特集,但在他心中,一直懷疑Mr. Rogers是否真的君子英雄,他本想拒絕採訪,但無奈他是行內壞孩子,臭名遠播,英雄榜上只有Rogers肯接受他的訪問。Fred Rogers後來逝於2001年,據記載,他本身是一位十分難搞的被訪者,不是因為他表裡不一,而是他往往對記者的興趣,大過接受訪問,他喜歡問遠遠甚於答。當Lloyd剛到錄影廠,看到他有耐性地跟小朋友對話,看到他這名人坐地鐵出入,看到他總是個慢條斯理的好先生,被他問及自己的家事,他忍不住發火,一怒而去。他本來語帶雙關的說他是「聖人」,但不久之後,他又對Mr. Rogers提起了興趣,本來400字的一個訪問,經果多次採訪後,寫成萬字,成了一期封面故事。


觸碰心靈深處
Mr. Rogers有很多語錄,他說人生有三大途經可達至終極成功,它們是善良、善良、善良。他左傾,但左而不膠,總是叫小朋友面對自己,包括憤怒,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他不是那種心靈雞湯式的爛書,每天起來猛讚鏡中的自己,他面對和處理的,是人生的陰暗面。戲中有真有假(改編自真實事件),到後來Lloyd終於知道對父親的仇恨,既傷對方,也囚禁住自己,知道父親不久於人世,他終於把這桎梏放了下來。

電影的導演是Marielle Heller,她拍過《大老作家》(Will you ever forgive me?),這作品也是關於寫作,講一名失敗女作家,為了生活,冒充名作家簽名來賣。比較起來,《晴朗》成績猛進,最重要是它動人,觸碰到人性的心靈深處。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