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05-10 06:00:00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分享:

生命之意義——第十九回
青年(1992)


6月18日晚上,我開車從杏花邨送妹妹到瑪麗醫院接替三嫂回家休息,由於三嫂


在病房中陪伴三哥時要假裝他的病情沒有惡化,所以一出病房就如河堤崩決,淚如雨下。


我心裏極度痛苦難過,一路輕扶三嫂進車裡,上天像也憐憫著我們,一路下著傾盤大雨。由於心緒不寧、精神恍惚,險些在東區走廊撞上一部突然切線的跑車,幸運閃避及時,避過車禍。之後精神為之一振!便小心翼翼駕駛,强忍淚水地安慰三嫂說:「三哥一生中註定甚麼事情都創先河,中二已經是深水埗區撲減罪行展覽會主席,中三是全港七所工業學校聯合展覽會主席,七七年還是中六預科生時便開始參與中文運動、金禧事件、油麻地艇户上岸等社會運動;又是第一位中學生加入『教育行動組』工作,爭取廢除升中試、中三淘汰試,並最後成功爭取十一年免費教育。大學畢業後在屯門任教時便已兼職參選區議會,在第一次選舉中便獲得全港最高票當選;一九八五年第一次參選區域市政局也是獲得全港最多票當選,一九九一年第一次參選立法局便當選立法局議員。由始至終,一生只為他人,每日最多休息五、六小時,十八小時為人而活。假如沒有這病,往後的日子也是一生勞役,為別人而生!或者,天意要安排他提早卸下重擔,完全地休息。」


回到家裏,一同和大哥、二哥、三嫂商量後事安排。由於恐怕妹妹接受不了,決定暫時不讓她知道實情,由我分階段告訴她,讓她慢慢有心理準備。其他親人就告訴實情。所有應對「港同盟」及傳媒,就由我應付和聯絡。之後電告李柱銘、何俊仁、張文光和朱牧師等關於明欽的最新情況,請他們安排有關人等開會,商討善後工作。


我在過去的二十七年,每年一到6 月18 日晚上,定必朗誦起蘇東坡的名詞 ——「水調歌頭」,藉此悼念我的 先兄三哥明欽。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待續)  

adblk6

筆者從事國際金融銀行業務卅多年,現職大學客座副教授和國際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