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是發展社會服務的重要一環,透過與不同界別的合作,以共享資源、知識和技能,從而支援有需要社群。這種合作模式更可進一步提升至「共創」社會價值,策劃符合各方需要的計劃方案。
「共創」通過互相學習、交流和創新,揉合價值觀,以達到更理想的效果,許多時候涉及由下而上的協作,以至引入設計思維,以服務對象為中心,與他們一起設計和實施計劃,讓計劃更能符合服務對象的實際需要和期望,更「貼地」。
最近在社聯會議上,談及幾個很有意義的「共創」計劃,包括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社聯和四間本地社會服務機構攜手推動的「營造東涌」社區項目,透過各項支援方案鼓勵弱勢社群助人自助,建設共融社區。參與的機構各有專長,而且掌握社區脈搏,為居民發展許多既多元又獨特的共融活動。
另一個計劃「屯門區議會仁愛堂青年夢工場」則著重賦權予青年人,尊重及適當地接納他們的建議,讓年青人能實踐想法,並親身參與推動社區工作。過程中不乏火花,但透過彼此磨合,共創效果更顯著。
至於港鐵公司「退役列車保‧傳計劃」則為退役列車注入第二生命,原卡保育、循環再用及升級改造車廂、部件等,並捐贈予學校作展覽用途,從而啟發學生對科技、工程、保育和設計的興趣。計劃的成功在於勇於嘗試和考慮到列車的社會價值和功能,讓退役列車繼續服務社會。
「共創」需要各方積極參與並付出努力,只有通過充分溝通、互相學習、尊重多元性和持續改進,才能創造具成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