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5-23 11:15:00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對香港科技發展非常有利

分享:

創新及科技局在2018年5月8日推出了為期三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計劃內容如下:

受惠行業: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機械人技術、數據分析、金融科技及材料科學。

形式:企業 每聘請三名非本地科技人才,就需要一名本地全職員工和兩名本地實習生從事科技工。

我認為這是對本地科技界極有利的政策, 給優質創科技企業提供發展的實質基礎。

香港科技界多年來發展不過不失, 科技諮詢和企業服務的發展尚算不錯。不過, 不論外國和國內,科技發展早已不止這種水平, 他們早已朝住創新和創造的方向發展。坦白說香港一直以來並不擅長創新或將科研成果商品化,尋求外來人材合作是實務的做法。這有助提升整個業界的水平,並為香港科技發展培訓出第二、第三梯隊。

若香港科技界不發展創新或高增值服務,我們會有一個怎樣的將來?我曾在一間本地中型電訊商工作過,這公司有提供客戶雲服務。原本生意不錯,可惜隨著微軟、 AMAZON和阿里雲的興起,公司 生意受到沉重打擊。主要原因是服務便利性不足,再加上增值性不強, 所以被比下去了。商場競爭不進則退,不居安思危做好準備,只會被市場淘汰。另一個例子來自大疆,大疆原本打算在科學園設立研發中心,卻 因在香港未能聘請到所需的工程師而擱置。從以上可以知道不支持創科或引入足夠科技人才,香港未來的競爭力會大大減弱。

adblk6

「維持香港長遠競爭力」應是政府目標,並應以具遠見的政策去實踐,支援創科是其中一項。可惜現時該計劃只涵蓋前科技園與數碼港的公司。政府應加快步伐,進一步普及計劃,為香港帶來更大利益。

 

作者簡介:

區兆良(David Au),新民黨青委會副主席(社區參與),電訊系碩士,父親為資深區議員。熟知政治傳承、新舊政見的優勝劣敗。以現實社會為藍本,鑽研新方案。希望長短互補,跳出框框,開闢新路向。

 

email:[email protected]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ppyc/?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