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2-04-08 04:43:00
日報

「跑馬仔」還是馬場踱步?

分享:
「跑馬仔」還是馬場踱步?

新一屆特首的「跑馬仔」遊戲開始明朗化。不過,按目前形勢,來屆不是「跑馬仔」,而是在馬場踱步,甚至漫步而行,也可以安然抵達終點。還有,不用衝線,更毋須壓線,爭取在最後關頭奪魁。

為何會出現這種「悠閑式」甚至「優遊式」的選舉?皆因可能只有一匹馬入閘。既然如此,又何需快馬加鞭?假如趕往終點的速度過快,偶一不慎,馬失前蹄,豈不更糟?

回顧歷屆特首的「揀蟀」過程,或多或少也有一些「競選」的味道。除了2002年董建華爭取連任和2005年曾蔭權接替董建華的時候,才是一個候選人參選。其餘各屆特首選舉,都有至少兩名候選人;有時,還有三人以上候選,要有兩輪投票。(第一屆特首選舉就是這樣。)

更值得回味的是,在曾蔭權和梁振英當選的兩屆,先後出現泛民陣營的候選人梁家傑和何俊仁。雖然大家都知道他們只是陪跑,但至少可以在選舉論壇中發表政見,表達市民的主流聲音。用當時的話說,這是「鬆前門而守後門」,即入閘的條件寬鬆一點,令整個選舉遊戲好看一點。從這些歷史角度看,假如來屆特首選舉只有一位候選人,這到底是向前行?還是向後退呢?

此外,建制派解畫說,一人參選有其好處,就是避免建制撕裂。我倒不是這樣想。其實,建制派內有不同的利益群體,如果沒有中央「盯實」,一早已四分五裂。而且,即使只有一人參選,但其實撕裂的過程並沒有消失,而是在一錘定音之前出現。「避免撕裂」只是自欺欺人。

adblk7

更重要的是,避免撕裂的重點應該是在官民之間,而不是在建制或某些政治群體之間,前者才是關鍵。記得溫家寶2003年來港時說過:香港的深層次矛盾還未得到根本解決。其後,很多人解讀「深層次矛盾」的內容,但把矛頭轉移到經濟問題上去。

當時不少意見提出,深層次矛盾在於政治權利不斷受到限制,連發展方向也跟回歸前的許諾不同。如果這次特首選舉也給市民一個倒退的感覺,深層次矛盾就更難得到根本解決了。林鄭月娥上台時,承諾要協調和修補各方關係,但結果如何?有事實可見。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