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在7月22日下午三點鐘召開記者招待會,回應之前一晚發生的兩大事件:分別是元朗市民被白衣人的殘暴突襲及警方在西環發射橡膠子彈。相比起7月1日示威者衝擊立法局塗鴉區徽和破壞物件後的凌晨4時記者招待會,在此次人命關天的事件上,政府高層用了更多時間準備,記招結果讓市民感到十分失望及憤怒。在此次記者招待會上,林鄭、盧偉聰及其他政府高層面對記者的問題仍然「沒精打采」,特別是最關重耍的兩條問題:第一:為甚麼有兩位警員在元朗事發現場出現但卻不即時作出保護市民的行動?第二:為甚麼每次記者招待會都只是譴責暴力,而不提出解決辦法?
這兩件事發生的時間非常接近。有些人認為這兩件事是獨立事件,其實從平行時空推演,兩件事件是有著莫大關聯。首先,為甚麼當天黃昏至初晚,西環中聯辦大樓(圖)是沒有員警把守?真的因為警方沒有足夠人手而放棄保護西環中聯辦大樓,還是因為政府的戰術需要而故意任由示威人士去噴漆和塗鴉國徽呢?我們回看7月1號,便知今次事件正是當日年輕人衝擊立法會的翻版,又是一個「空城計」!為甚麼會這麼說呢?因為單憑警方這十多年的應付遊行經驗,應瞭解到示威者遊行完畢後再去其他有代表性地方集結宣洩是大有機會發生的。當天,政總外築起了兩米高的水馬,警總和其他重要的政府建築亦有相類似保護措施,唯獨中聯辦大樓沒有圍起水馬保護建築物,這不是個「空城計」是甚麼呢?
政府高層之所以再一次布下這個「空城計」,筆者認為其原因在於中央領導一直沒有給予他們一個「反送中善後處理的戰略方案」去執行,政府高層可能更不知道中央領導們的真正意圖;所以林鄭和三司十三局長們唯有自己想辦法解決,但大部份的三司十三局長們已無心戀戰, 除了無法擺脫重責的林鄭、李,鄭和盧數人作「垂死掙扎」外。他們在過去數周想出了各種旁門左道方法,主要是去陷害和平示威的香港人,誣陷爭取法治、人權和自由的示威人士;現在大家都知7月21日晚,政府一邊用「空城計」引誘示威者破壞中聯辦,另一邊則利用白衣人在元朗西鐵站去殘暴突襲無辜市民,讓香港看上去很混亂,目的是希望盡快逼使中央對香港祭出總善後戰略給他們去執行。
所以我們便不難理解在記招中他們不是在說「人話」,更在只回答數條問題後,生氣地拂袖離去。這樣的政府,如何讓市民信服?
( 由於主題事件將會巨大地影響香港的未來安定與繁榮,所以筆者借用今天的FridaySharing小角,盡快作緊密分析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