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轉型差不多完成,觀察過香港市面有幾多本印刷刊物失蹤,即是傳媒行內術語「摺書」。日本還好一點,閱讀風氣還在,候車坐車也見拿著書本閱讀的情景,不過拿手機看新聞的確佔了大部分,出版怎樣變陣求存?10年前日本出版商開始與各商品品牌合作,在刊物附上布袋、Tee、銀包等,目的非增加銷量,而是要保持銷量,但效果不理想,反而香港人就不斷搶購這類日本人覺得毫不吸引的刊物。這種伎倆,日本人才不上當,他們買刊物,是注重內容質素,並非你送個袋俾我就會買。之後,出版商開始送模型,書中藏有跑車、古董車、古蹟建築物零件,自製完成品希望滿足讀者,成效總算好過送袋送Tee。又不過網絡通訊實在厲害,印刷品好難硬碰。
「講談社」與電訊商docomo、IT公司FUJISOFT合作推出新刊物《鐵腕阿童木》,周刊共推出70期,每期附有一件零件,買齊70期就可製成一個能說能動的阿童木智能機械人。智能阿童木身高44cm,可與你對話和對應動作,如想組成機械人,就要一直買到2018年9月11日最後一期。出版商表示,周刊每期價格不定,只能說70期約18萬日圓(約HK$13,000)。
值得與否是其次,推銷手法叫做有點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