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2018年好好聽的電影原聲專輯。
觸動心靈的OST
論最觸動心靈的,必屬《論盡爆煲媽咪》(Tully,圖1)忽然出現的占士邦主題曲,由荷李活21歲女演員Kaitlyn Dever與妹妹Mady組成的Beulahbelle,以清新Folk-Pop手法重唱的《You Only Live Twice》,唱出爆煲媽咪Marlo頓悟覺醒的啟示,擺位妙絕,編唱動人,那一句「One Life For Yourself,and One For Your Dreams」觸發無限思潮,大家又領悟到多少?電影開場不久傳來The Velvet Underground罕有單曲《Ride Into The Sun(Demo Version)》,又是發人深省,48年前的生活預言:「這裡所有事物都變得醜陋,當你自憐地獨坐在家中,當你寂寞又厭惡這個城市,請記住,你只是活在這裡的其中一人……」最後不斷重唱一句「It’s Hard To Live In The City」,試問有誰不共鳴?
散發思古味
2018年好好聽的新知不少,新西蘭基督城的女唱作人Indi,原名為Indira Force,處女作專輯《Precipice》(圖2),既有迷離Dream-Pop電音,亦滲透新古典秀麗氣質,形同Bjork與Virginia Astley混合體,《Demeter》及《Precipice》確找到濃濃Bjork改造基因,《Cair Paravel》細聽Harp與吹管樂下的典雅構圖,似暗地向Simon & Garfunkel《Scarborough Fair》來個夢幻致敬;美國紐奧爾良二人電子組合Video Age《Pop Therapy》(圖3),帶來最親切的美式80’s Electro-pop retro風格,將以前可能有感娘娘地的流行曲重新復刻,又變成當代的Futuristic-pop,掌握流行樂壇前輩經典秘方,首首編曲似曾相識不緊要,勝在擅長撰寫同樣流暢悅耳的Hook-Lines及主旋律,成功建立一種別開生面的既遠且近聽後感。
歐陸電音餘韻
英國獨立電音廠牌Phantasy旗下又一新晉猛將Gabe Gurnsey《Physical》(圖4),混合80’s Synth-Pop、EBM、Electro-Funk、House…不同跳舞元素,全碟14曲一針直落連貫感強,心水推介《Heavy Rubber》、《You Can》、《I Get》及《Ultra Clear Sound》,甚有歐陸電影風情氛圍,高質錄音製作水準;法國二人組合Agar Agar首張專輯《The Dog And The Future》(圖5),這對電音男女玩懷舊Synth-Pop有板有眼,令我想起當代英國獨立廠牌Survival Records旗下的Eddie & Sunshine,《Lost Dog》及《Lunatic Fight Jungle》活像80’s爽朗跳脫又帶點玩味,序曲《Made》及《Sorry For The Carpet》亦不失很70’s 歐洲電子浪漫味。
一聽如故好專輯
黎巴嫩女唱作人Yasmine Hamdan《Jamilat Reprise》(圖6),是2017年《Jamilat》專輯的全新電音Remix合輯,各參與單位花盡心思,最愛巴黎二人組Acid Arab《Café》中東Acid Techno版本,與及希臘女電音高手Olga Kouklaki《Balad》;法國好好聽尚有 Juliette Armanet首張專輯《Petite Amie》(圖7), 其中一曲《Sous la Pluie》鋼琴伴唱Ballad一聽如故,迴盪腦海揮之不去,如果你有聽過七十年代西班牙女歌手Jeanette名曲《Spy Rebelde》,自會明白箇中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