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看到一篇評論,話說現在很多人去旅行在機場打卡,開心share離開香港的情感;相反,沒有人會在回港時打卡。也許這就是主權移交20年的變化:民心向背。
民心,在乎歸屬感,對一個地方的肯定,有錢都買不到。民心亦是雙向,人民受到尊重,享有安全的生活,自己會尊重政權,甚至不問回報為社會付出。香港不曾有如此景象嗎?
「民心回歸」是主權移交後頭數年政權的一個取態,希望香港人能對新的政治社會局面有所認同。當年很多時會聽到政權確定社會平穩,讓市民不會對政治環境改變而產生恐懼。政府會用不同渠道對市民說出基本法對香港市民的權利保障,如電視會播政治宣傳片說明「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基本法二十七條》
但是同一份《基本法》,現在變成打壓工具。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變成最大的政治任務,掩蓋所有對市民權利保障的條文。以高壓,甚至恐嚇的態度去控制市民的言論。將對香港的事務說成是對香港的恩典,經常掛在口邊,如自由行、東江水,說成香港人需要感恩。
高壓政策只會令人民恐懼,並不能真正得到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