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03-11 04:30:00
日報

311大地震十年

分享:

時間過得飛快,十年前日本311大地震彷彿不久之前的事:海嘯把岸上建築物沖毀只剩殘垣,災民在臨時庇護中心一臉無助,福島核電廠不斷冒出濃煙。這些畫面,三千六百多天來,在人們的腦海揮之不去。

311大地震十年,日本傳媒製作不少專輯,銷量最大的兩家報紙《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都有。《讀賣》專題是「震災十年」,這天的內容聚焦福島第一核電廠最新情況,以及日本社會就非核化的討論。報道提到,福島有一個目標:大約到了2040年,再生能源將會超過縣內的全部需求。

《朝日》則有連串專題,其中包括「活到未來」。這個專題有三篇報道,包括岩手縣山田町少年佐佐木颯的故事。地震發生時他只有6歲,母親加奈子在大地震之中死亡。報道說,2008年加奈子離婚後,帶着兒子離開埼玉縣回到父母居住的山田町,做的是與保險相關工作。報道說,「每天回家,兒子總在門前等着,她說了一句『小颯』,就抱着兒子」。

母親死後,佐佐木颯與外祖父母一同生活至今。報道說,2020年4月,他考上當地高中,加入學校田徑隊,成為800米及1,500米中距離跑選手,他說「最喜歡便是跑步」。專題報道附有佐佐本颯幾張年份不同的照片:2011年7月在飯桌前的舊照,2016年的一張是他在踢足球,最新的照片是今年2月坐在書桌前。當年的小颯,今天成長為朝氣勃勃的高中生。

adblk6

《讀賣》和《朝日》這兩輯報道,勾勒311大地震十年的兩個焦點:一是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善後工作進展,以及日本對核能發電前景的討論;另一是災民十年來的生活,如何從痛失家人與家園盡毀的悲催當中復元。

不過,令人關注的是,福島第一核電廠嚴重事故的前因後果,事發十年後是否已被遺忘。這次在國際核事故分級表列為「最嚴重」的事件,反應爐的爐心熔毀並且氫氣爆炸,泄漏大量放射性物質,十年來核事故後遺症並無停止,生態災難延續未停。倘若就此忘掉核災難教訓,人類無疑是再一次把自己推上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