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周的「請勿玩爛City Boy City Pop」主題,但今次想將焦點放在City Pop上,自問不是甚麼專業樂評人,因此關於City Pop的詳盡發展史亦不敢班門弄斧,只是剛好City Pop是自己愛好的風曲而已。
古老當時興是不變定律,正如因重新編曲的派台歌《春夏秋冬A Balloon's Journey》上榜,而有資格角逐「叱咤2020」我最喜愛男歌手的「哥哥」張國榮;City Pop名曲《Plastic Love》亦因9m88的翻唱在YouTube及串流平台被瘋狂Share,繼而令全球各地掀起City Pop熱潮,絕對合理!但倘若在「深水埗文青」的推波助瀾下將竹內瑪莉亞或《Plastic Love》過度神化,就不太合理了,畢竟八十年代的OG代表人物大有人在,如上周提及的南佳孝和寺尾聰,更有山下達郎、亞蘭知子、大貫妙子、松任谷由實、大瀧詠一等等,單是買了幾隻黑膠唱片,聽過幾首竹內瑪莉亞就大力吹奏City Pop有幾正,不如聽多啲先再講啦!
舊嘅講完不如講新,大家知道Neo City Pop嗎?有指Neo City Pop的出現與2010年代興起的電子音樂及藝術風格「Vaporwave」有關聯,因為Vaporwave音樂包含City Pop元素,但個人偏向較直接的說法,就是日本人從City Pop中變奏出屬於當代的新銳曲風。Neo City Pop無論在編曲或樂器運用都豐富得多,的確有大量Lo-Fi及電子元素,較舊時代的City Pop那種置身大都會Happy Hour的感覺,Neo City Pop就明顯再Causal得多,例如很適合渣車或車中泊播放的SUCHMOS、THREE1989和SPiCYSOL,適合在代官山中目黑時尚選物店播放的Nulbarich、Ghost like girlfriend和Lucky Tapes,而自己這陣子聽得最多是indigo la End,誠心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