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日漸重視舊建築的保育及活化,令其完成任務後,能夠保留其獨特的歷史價值之餘,並能同時回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方面有需要向外拓展視野,參考世界各地的活化經驗,從成功個案中得到啟發。由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創立的非牟利機構Culture for Tomorrow特別舉辦《活化古蹟 保育皇都》網上研討會系列,邀請本地及國際專家學者,共同就歷史建築保育和活化議題,發表專業意見。

Sebastien Ricard

Matthew Potter

何培斌教授
首場網上研討會將於今個星期四(10月7日)晚上7至8時舉行,主題為「電照風行:倫敦巴特西發電站活化計劃」。主講嘉賓包括有份參與該活化計劃的WilkinsonEyre建築事務所建築師及總監Sebastien Ricard,同場另一講者WilkinsonEyre建築事務所總監及香港分部負責人Matthew Potter則會暢談在香港進行活化項目的心得與見解。主持人由UNESCO 亞洲文物建築保護與管理講座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建築系系主任何培斌教授擔任。
巴特西發電站(Battersea Power Station)建於1930年代,退役後近年經過全面翻新,活化成大型複合設施,包括餐飲購物設施、活動場地、寫字樓及住宅等,是倫敦泰晤士河南岸近年的矚目地標。
研討會網上登記:https://bit.ly/3ifZXPI

活化後的巴特西發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