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11-12 04:30:00
日報

MIRROR比《決議》更吸引

分享: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昨天閉幕。外界最關注的他們通過的《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一般簡稱「第三個決議」)。

據悉,這個決議把中共百年歷史主要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毛澤東年代、鄧小平年代和習近平年代,也就是「三段論」。不過,毛澤東和鄧小平可以蓋棺定論,但習近平遠遠還未到蓋棺的時候,不能現在就作定論。所以,外界一般把第三個決議看成是為眼前政治服務,宣傳和歌頌的意味大於真正意義的歷史總結。

我對此不一概反對,因為官方有自己的需要,聽聽無妨。至於民間如何判斷,又是另一種情況,這正是多元化的選擇。所以,外界一般從以下三個角度觀察「第三個決議」,然後各自評價。

第一,新決議怎樣對待過去的決議(包括以前領導作出的結論,例如否定文革)?

也許時而勢易,按照今天的標準,昔日的決議可以修改,這叫「撥亂反正」或修正,但必須拿出有足夠說服力的理據。否則,隨便修改前人集思廣益的結論,會否出現對前人不敬的疑惑?如果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就會令人感到今天的修定主要是為今天的需要鋪路,這又如何維繫黨心和民心?

第二,政治的重點從來只講今天而不是談昨天,為今天歌功頌德而否定前人,中外古今如是,美國也是這樣。不過,這裡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官方可以「覺今是而昨非」,並修改前人結論,那麼,民間是否也有足夠的機會和空間來表達意願?還是官方一錘定音,然後舉國學習,不得異議?

第三,有人說,在特定的國情下,必須思想統一,才能凝聚力量。我對此也不一概反對,但問題是:凝聚力量是否只有「統一思想」這種辦法?相反,在方向基本一致之下,是否可以讓大家談得更真,更深,更透?也許後者更可以讓大家在深入思考之後傾向接受官方的觀點。試想,烹飪美食的時候禁止使用調味料,即使是填鴨也不會好味,顧客願意買嗎?

所以,對第三個決議毋須有結論。各位只需要按上述三點自行判斷,可以讚賞,可以異議。不過,在這個時候,也許MIRROR的歌聲更有吸引力吧!

MIRROR比《決議》更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