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壇近日最大新聞,是國足球員韋世豪在中國盃賽事飛身一鏟,烏茲別克球員舒庫羅夫右腳重傷送院,至少要養傷兩個月。中國傳媒報道,飛鏟傷人之後,韋世豪說了這樣的一段話,「足球比賽難免一些碰撞,我覺得還是比較正常,我也不是故意犯規」。
傳媒稱,賽後在國家隊工作人員陪同下,韋世豪到醫院探望舒庫羅夫致歉。雖然如此,這一鏟,只要看過整個過程,包括韋世豪被球證出示黃牌後的反應,就會明白球迷的憤怒因何而來:「中國足球輸球又輸人」、「國足再爛也不需要暴力拯救」、「把不要臉當成榮譽,這才是最可怕」。之後有人翻韋世豪舊賬:去年在中超比賽,一分鐘內兩次從後飛鏟對手;亞冠盃比賽對南韓球隊,也有出現類此動作。一連串事件,原來韋世豪是粗野踢法的老手。
比賽激烈,不等於可以從後飛鏟把對手踢成重傷。近年中國足球班主砸下重金擴軍,卻有球員球品如此低下,韋世豪事件,令人對中國球員的球品作風與道德水平極為失望。八十年代初,中國體壇曾經提倡「志行風格」,說的是廣東足球名將容志行,不僅技術好,亦無粗野動作。然而隨着時代變遷,「志行風格」不知所終,未知是否一濶臉就變,倒過來現在是「世豪飛鏟」出現球場,對手重傷送院。
比賽本質是法定時間之內的拼搏爭奪,縱然激烈也是有規有矩。這裏所指的不單是球證對犯規的判罰,更是球員對比賽以及對手的態度。一腳出來,有心抑或無意,場邊場內人人都看得清楚,幾十架攝影機慢鏡重播。這一腳波,是要波還是要人,是無心抑或蓄意,你知我知天下皆知,當中的分野就是球品的高低。
韋世豪茅波引起中國球迷巨大反應,這幾天看過大量網民留言,最多是對中國足球的反彈:球員踢得差勁,粗野傷人屢見不鮮,黑哨假波揮之不去,認為中國足球實在有負國人期待。比賽本來便是有勝有負,勝不驕敗不餒,然而這些年下來,人們看到體育運動的本質遭棄諸一隅,到了這次碰上韋世豪事件,球迷多年來的不滿和憤怒,一下子都迸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