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出席了美心集團的綠色午宴,品嘗了由本地零農藥、零化肥,以厨餘酵素種植的蔬果食材炮製的佳餚。企業推動ESG是不可逆轉的大潮流,就地而食也是全球飲食業崇尚的新趨勢。今次活動夥拍了機管局、國泰航空、煤氣公司和多間大學,濟濟一堂,為新一年帶來了充滿期待的開始。
全球經濟在2025年仍然面對不明朗的地緣政治挑戰,商界要在這種環境下繼續履行社會責任,又要向股東交數,不能不說是雙重挑戰。然而,這些目標只要協調好,能夠贏得公眾認同,一樣可以阻力變助力,畢竟公眾對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日強,有能力的機構在賺錢的同時兼顧社會均衡發展。
飲食業在過去1年遇到不少困難,包括市民北上消費和行內人手不足,釀成生意難做、成本上升的兩難之局。聽美心集團首席營運官(香港及澳門)蕭德威說,自深圳一簽多行恢復後,本地人流明顯增多,食肆客源有改善。此外,本地商業和文藝活動增多,見到來自海外的旅客亦有上升,估計今年的市道有望改善。業界的信心增加,有賴當局持續改善營商環境,飲食業勢頭似有改善,期望主政官員能能再加把勁,催谷良性循環。
人力資源方面,現時不少工種仍然缺乏足夠勞動力,部分基層工種如洗碗招聘仍然不易。基層工種收入和工作環境近年有所改善,無奈坊間印象不易改變,有工無人做成為常態。去年TVB節目巡禮介紹一個節目構思《1日打工限定》,旨在介紹不同工種,讓外界了解不同工作遇到的苦與樂。
傳統觀感對工作是重白輕藍,年輕人入職傾向選擇白領,然而,在已發展國家由於供求關係,藍、白領收入基本上非常接近。以厨房工作為例,出色的主厨收入比專業人士有過之而無不及,行行出狀元已經在現實世界出現,究竟還有甚麼有樂趣、有前途的工種是個吸引的題材,所以構思推出後獲得外界不少迴響。
營商環境在過去數十年高速發展後,全面向好會變成差異化發展,經營有道,順應環境的企業比固步自封、十年如一日的機構更有適應力和發展潛質。如何順應客觀環境改變,主動迎接潮流的挑戰,是2025年商界謀發展、創機會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