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發展迅速,連醫生一類專業將來也會受到威脅,反而一直被視為「不知讀來有甚麼用」的哲學卻被預測會成為搶手貨,因為其相關技能正是AI所缺乏的。
有趣的是,在各大書店的當眼位置,總有一些被歸類為「哲學」的新書被陳列出來,大都是人生哲學的普及讀物。另一邊廂,有些哲學愛好者反對以實用價值來評價哲學,嫌其浮淺及商品化,主張哲學之可貴正在於其對時代之批判,總是「不合時宜」。
但哲學可以是既實用又不膚淺的,而且往往直擊時代。因為不論科技和經濟怎樣發展,總有源源不絕的問題出現,最後歸根結柢的問題都是哲學的範疇。《當代最新哲學應用》是日本學者岡本裕一朗近著,簡介了最近數十年的哲學如何回應當代人類所面對的問題。他指出在語言學轉向、後現代主義和詮釋學等思潮影響力漸退之後,自然主義轉向、媒介/技術論轉向和新的實在論轉向興起。這些術語背後,都指向哲學本源的基本問題:世界(包括人類)究竟是怎麼一事?或許有人認為這些問題應交由科學解答,但這主張的合理性本身就是哲學層面的問題。
人工智能、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的發展影響巨大;環境污染、經濟發展和社會公義的問題難以解決;科學和宗教這對冤家亦糾纏不斷。這些都繫於「世界到底是怎樣」和「人類應怎麼活」的哲學問題。對哲學本科生來說,《當》對哲學思潮的介紹略嫌點到即止,但對其他對哲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而言則是一幅及時的智慧地圖。對哲學教師來說,這本書更是一份閱讀清單的詳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