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freelance writer大部分時間都是寂寞地自己一個人匿埋寫寫寫,不過間中都會有例外。這天我就跟一位英語印刷媒體的男記者,一同訪問一間外資公司的中層,大談其得到某大獎的感受,然後再寫出一篇軟稿。
男記者B君是感覺依然有點「生手」的行家,一起「圍訪」時依然是呆若木雞坐在一邊不會主動發問,要由我帶頭問被訪者,然後他才會follow up,做事的手法依然青澀;不過在等被訪者出現前,跟這B君者交談一下,倒令我「眼界大開」── B君開口埋口都強調自己是native English speaking的寫手,彷彿在暗示自己是高人一等。然而,他卻埋怨自己薪水不高,我問:「那麼你入行幾年?」B君答:「有關係嗎?大概……剛兩年吧!」沒有大關係都應該小關係吧?有時薪酬的確可能跟年資無關,但看B君這般「生手」,他的確是需要時間浸淫。
說到他的「生手」事情,最令我眼界大開的是,明明公關、被訪者都是說廣東話的香港人,B君偏偏就「唔湊米氣」跟他們說:「訪問係咪用英文做呀?我冇問題喎!」公關大員半開玩笑式地答:「我哋係可以講英文嘅,但我哋唔係好想囉,咁令人好攰,亦怕詞不達意。」當時喝着水的我,差點要噴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