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揚言,他一上台就會立即向中國輸美的產品,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徵10%關稅。聽說,有中國生產商已第一時間作出回應,方法是要求自己的原料及零部件供應商,一律減價10%,工人減薪10%,業主減租10%,政府減稅10%,總之一切與生產成本有關的開支,都要削減10%。這樣即使美國加稅10%,中國都可以全部予以消化,中國的產品在加稅後仍可用原來的價錢在美國市場銷售,中國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可以維持不變。
有人說,中國工人的彈性很強,既有能力減收工資,又有能力增加勞動強度,很快就可以消化美國的關稅,維持中國的出口份額。我聽了之後很心痛,因為這樣的回應正中美國下懷。特朗普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國以這種方法回應。因為,這樣做的結果是美國消費者一樣可用原價買到中國產品,而美國政府卻白白收多了10%的關稅,增加了財政收入。這樣做等同要中國百分之百承擔關稅的後果,用剝削中國人民的方式來承受加稅的擔子,非常之不合理,亦不人道。中國政府,一定要阻止企業用這套下下之策。
次下之策,是降低人民幣匯價10%,那一樣可以抵銷加關稅對中國產品在美國零售價上的影響。不過,這種做法一樣是要中國獨力去承受加關稅的苦果。因為若以美元來計價,中國的出口收入一樣會比之前少了10%。這樣做的唯一好處,是中國工人不用減薪(以人民幣計),但他們收到的工資,其購買進口產品的能力會比以前下跌。中國生產日常生活產品的能力很強,不買進口產品,對人民的生活影響有限。這種做法擾民程度較低,但一樣是100%承擔了加稅的惡果,不是一種好方法。
較上之策,是中國輸美的產品,堅決要在有合理利潤下出售,那就可以把加關稅的苦果,讓美國消費者自己也來承擔。不過,這樣有機會影響中國產品在美國的銷量,可能對中國的出口有一定制約作用。
更上之策,是撤銷對美出口的退稅,因為這等同向美國的消費者提供補貼,中國沒有理由再這樣做。相反,中國可以對輸美的產品徵收和美國關稅一樣的出口稅。這樣,就不單美國政府可在產品上抽稅,中國政府亦可有相同的獲益,而後果則由中國工人與美國消費者一起來承擔。不致於弄到光是美國政府收錢,中國政府卻收不到錢。
然而,這些都是以量應量的對策。更佳的對策是以質應量,那就是透過體制改革,調整中國社會的分配方式,包括僱主與僱員之間的分配,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分配,以及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配。如果中國能在內部分配的問題上處理得更好,就可以在內循環方面取得更好的效益。往後就可以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屆時,我們就可以反過來,以限制出口來制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