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不止已成為環球百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更是投資者進行投資前的重要考慮因素。新冠疫情下,全球經濟以至企業都更關注如何把握這股綠色經濟的發展潛力。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早前舉行「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小企如何把握疫後良機?」網上研討會,邀得香港德國萊茵技術監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樊兆中以及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經濟師胡力行,詳述ESG如何快速冒起成為企業主旋律,以及香港中小企如何能夠把握可持續發展良機,盡早為疫後制訂長遠的綠色發展計劃。
ESG成資本市場熱話
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陳永健為研討會擔任主持。他指出,ESG近年火速冒起,已成為社會熱話,且除了大企業需要關心外,各行各業的中小企也應該參與其中,從而提升業務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經濟師胡力行指出,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於2004年首次提出ESG的概念,作為評估企業經營的指標,以及市場投資指標之一。近年,ESG可說是資本市場的熱門話題,具體元素包括:
.E,environment環境保護:即企業營運時直接和間接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測量指標包括溫室氣體排放、廢物及污水管理、生物多樣性、供應鏈可持續性等不同範疇;
.S,social社會責任:是指企業營運時從內到外履行的社會責任,包括社區關係、員工和客戶福利保障、推動社會共融等面向;
.G,governance企業管治:即企業透過營運和管治政策與措施展現企業價值觀的能力,涵蓋管理層薪酬標準、董事會性別多樣化、數據和私隱保護、供應鏈管理、危機處理方案等指標。
ESG助完善供應鏈管理
胡力行引述香港貿發局早前與羅兵咸永道共同發表的「ESG投資為香港帶來的挑戰與機遇」聯合市場調查,指出逾半受訪者認為企業忽略ESG因素,將導致錯失商機及客戶流失。近四成受訪者分別認為ESG因素會影響企業形象、有損自身的公眾聲譽及有礙長遠發展。報告又指出,公司管理層包括董事會和執行董事參與ESG業務,將有效推動公司實踐可持續發展,而大灣區綠色債券市場和統一碳排放交易市場的規劃和建設,則可為香港發展ESG投資提供重要機遇。
胡力行強調,就實踐ESG而言,缺乏統一的衡量標準是一大挑戰,「ESG蔚為國際潮流,既主宰企業形象,也關乎企業與僱員、消費者等不同持分者的關係。做好ESG不但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更具彈性的供應鏈管理,也是長遠保持競爭力的基石。」
要完善可持續的供應鏈管理,胡力行建議企業應盡早把ESG納入發展策略之中,「ESG能夠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兩大因素,是它可以提高供應鏈可見性和可追溯性。供應鏈可見性可為企業決策提供重要的實時資訊,既能減低風險,也有助提升績效;供應鏈可追溯性則是指企業把現有數據整合,從而提高溯源能力,有助瞭解供應鏈上可能出現的多重風險,以及制訂危機處理方案。企業只要做好這兩點,就可以充分認識自身的供應鏈狀況,並建立一套可持續、有效率且可靠靈活的供應鏈系統。」
可持續發展配合全球「淨零排放」
香港德國萊茵技術監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樊兆中指出,全球主要經濟體已因應氣候變化訂立2050年的「淨零排放」路線圖,以中國內地為例,中央政府於去年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訂定明確的減碳目標,目標是令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到2025年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65%以上,以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許多政府都已實施政策,促進綠色技術、貨品和服務貿易和投資。疫情過後,國際貿易和投資協定料將在其他層面繼續加強和推動可持續發展。 」
然而,不少中小企在開展ESG時都無從入手。樊兆中建議中小企可以先瞭解自身業務的碳足跡,因為碳排放管理的好壞不單會左右投資者的取態,且也越來越影響企業的形象,以及消費者的觀感,「據調查發現,ESG表現最好的首15%企業,不論是來自歐洲還是亞洲,其財務能力的評價都同樣較好。例如,電子行業業者需要瞭解不同生產環節的碳排放,當然這部分需要精準的測量和計算,但這些數據可以讓你掌握公司的業內排名及競爭力優勢。」
ESG納入企業戰略規劃 訂減碳目標增競爭力
樊兆中提到,企業不應以一些「漂綠」(greenwashing)的行為來穿鑿附會。他舉例指,生態友善、潔淨、不含毒性等詞語並不一定等同ESG,而企業應按照業務情況,以3R分3階段制訂減碳目標,「3R即Reuse、Recycle及Reduce,這個概念十分重要,因為越來越多客戶會按這些指標尋找品牌及採購產品。不過,企業要留意Base Year/Base Line,因為商家訂下和標示ESG目標前,必須先知道自身業務的碳排放量是多少,有多少進步空間。現時,很多大企業及知名品牌都是因應自身業務的情況,制訂不同階段的減碳目標。」
最後,樊兆中強調,ESG已成為全球企業實踐可持續發展方面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建議企業先瞭解自身目前在ESG層面上所處的位置,再因應實際情況,「例如在管理架構內增設ESG委員會,全面制訂和監察業務的減碳目標和進度,而較具規模的中小企則可以進一步制訂ESG報告準則,定期向投資者及公眾匯報減碳情況。」
全文連結:https://research.hktdc.com/tc/article/MTAwMTcwMTg4OA
如欲了解更多機遇,請瀏覽貿發局經貿研究網站: http://research.hktdc.com/tc/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