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強日前訪問澳洲,展開熊貓外交,向澳洲釋出善意,兩國關係開始解凍,之前所設立的貿易限制,應可以逐步撤銷。當然,能夠撤銷的只是中澳之間因互相報復而設立的限制,並不包括美國要求盟國參與的打壓中國崛起的制裁。
現實是中澳之間的貿易戰,鬧得比中美之間的糾紛還要嚴重,波及的範圍已不限於戰略物資,連葡萄酒與龍蝦也成了報復的犧牲品。相信兩國關係改善後,這類非戰略物資的貿易,當可全面恢復。澳洲的龍蝦可以出口大陸後,來港的供應將會減少,香港人可能再吃不到近年那麼便宜的澳洲龍蝦。
這次中澳之間的外交突破,反映中國的外交政策正轉向務實。中國將不寄望重要的貿易夥伴一定會在政治上站在中國的一邊,而對政治上與中國不咬弦的國家,中國仍會盡量與他們保持經濟與民間的交往。
中國是澳洲的最大貿易夥伴。澳洲地大物博,人口不多,而中國則是人多,製造力強,是澳洲天然資源最大的買家。加上澳洲亦算是太平洋國家,把產品賣給中國,比賣去歐美地區成本低。此之所以,中國曾一度期望中澳的關係會愈來愈好,澳洲會為了經濟利益,不一定甚麼事情都以美國馬首是瞻。
然而,澳洲與美國卻是同文同種,在價值觀與文化習慣上都只可能親美,不可能親中的。澳洲作為五眼聯盟的成員,是不可能在政治立場上,不站在美國一邊的。這是不可能被經濟利益所左右的。
這點上,中國政府在開始時可能估計不足,所以當澳洲政府在新疆問題、新冠疫情問題,以及華為與5G等問題上,都站在美國一邊責難中國時,中國就有「感情」上受傷的感覺,以致對澳洲的回應,比對美國的回應還要強烈,連澳洲的葡萄酒與龍蝦,也因而禁止入口。希望藉此逼澳洲不要與美國站得那麼近。
不過,事到如今,中國政府應很清楚,不要說五眼聯盟的國家會站在美國的一邊,連歐盟國家,如法國、德國,也會站近美國多過站近中國。中國不應該因他們採取的政治立場,而不願意與他們做生意。
中國是製造業強國,其產品必須面向全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只能在商言商,不理會交易國的政治立場、宗教信仰與文化傾向,否則只會令中國的生意夥伴愈來愈少,浪費了中國的製造能力。這並不妨礙中國以不一樣的政策區別對待不同的國家,以鼓勵中國喜聞樂見的行為多些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