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議題一直被受關注,上月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政府將加大提供醫、教、社協作服務,而社福界也發展各種計劃及介入方案促進市民精神健康,當中包括一些創新服務,例如以中醫提供支援。
雖說創新,但又十分符合傳統智慧,就是處理許多情緒病患者所面對的失眠問題。參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健康拆焦中醫青少年情緒健康社區支援計劃」的註冊中醫分享,睡眠質素是辨識精神健康的主要方法,採用中藥調理身體及紓緩失眠狀況,當患者睡眠質素改善,身體會加強自我復元能力,從而改善情緒,這是中醫所說的疏肝解鬱,同時亦會綜合考慮個人身體狀況,進行多方位治療。
機構透過中醫師、臨床心理學家、表達藝術治療師及社工之間的合作,由去年中至今,近80名12至24歲年青人接受了中醫師諮詢及治療,以及參與表達藝術、運動及自我認識小組等,效果理想。
中醫介入和治療雖是計劃重要部份,但最終目的是了解年青人的根本需要,陪伴他們探索及擴闊生活選擇,協助重整自我價值。負責計劃的社工提到這些年青人非常渴望有人聆聽他們的聲音,只要提供一個安全空間,以接納的態度聆聽,他們都很願意表達自己。當感受得以抒發,改變就隨之而來。中醫師也有類似觀察,因此面診時也會與年青人傾談,嘗試紓緩不安及焦慮情緒。
無論甚麼的介入及治療方案,聆聽都是非常重要一環,在年青人成長路途上多一點包容和肯定,少一點責難和標籤,或許能夠減少精神健康問題,避免不幸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