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係鬼才,寫小說寫到出神入化,這是公認的;但倪匡係世界公認的貝殼專家,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他曾經和洋人合作寫了一本有關香港貝殼的著作。好像倪匡這樣的鬼才,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矣。
倪匡曾經說過他早年有過很多玩物喪志的嗜好,例如養魚、種花、搜集貝殼、木工、烹飪、古典音樂等等,這些嗜好都是由迷轉癡,由痴變狂。其中最狂的就是搜集貝殼,1963年至1979年,「集貝」是他最熱衷的業餘活動,雖然是業餘,倪匡說集貝所花的時間、精力,十倍於他寫作的時間。為了追求一枚貝殼,他寧願節衣縮食。
倪匡在香港好像沒有多談他集貝是如何的瘋狂,朋友告訴我倪先生很多年前在台灣《中國時報》寫過一篇文章,介紹自己收集貝殼的瘋狂歲月。透過台灣朋友關係,最近終於找到這篇1981年3月1日刊登於《中國時報》副刊的文章,標題是「十年一覺集貝夢」。同一版還連載了金庸的《倚天屠龍記》。
倪匡在「十年一覺集貝夢」文章中,憶述了自己是如何墮入集貝泥淖中,而且足足沉迷了16年。他說某一天在香港逛百貨公司,見櫥窗有一盒貝殼,形狀、顏色不一,甚是可愛,就順手買下來。後來他從圖書中發現每一枚貝殼都有它的故事,於是他開始搜羅外國的貝殼圖書和雜誌,書刊的背後印有世界貝殼商的名單,他按圖索驥向這些貝殼商郵購,先是一枚枚的買,後來是整批買。當貝殼愈積愈多,倪匡癲到在住所附近租了一個單位放貝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倪匡幾乎集齊所有普通貝殼,於是把目標轉向稀有貝殼,首先向「翁絨螺」進軍。翁絨螺屬極古之物,有「活化石」之稱,一枚難求。
倪匡當時以寫電影劇本為正業,在香港和台灣已有名氣,他很豪氣的放話:「誰能替本人找到一枚龍宮翁絨螺者,可交換(本人)絕對用心撰寫之電影劇本一個。」1970年,終於給他在台灣覓得第一枚翁絨螺,之後陸續搜集多幾枚,其時倪匡在貝殼搜集界已很有地位,便和一些同好成立了「香港貝類協會」。倪匡聲譽日隆、外地貝殼專家來港,第一個要拜候的自然是他。倪匡搜集珍貴貝殼的慾望無止境,愈踩愈深,直至有一天好友金庸題字相贈:「舉世貝殼藏家,或雄於資,或為王公貴胄」。一言驚醒倪匡:自己既不是王公貴胄,又不是身擁巨資的富翁,再沉溺下去不是辦法,還是及早回頭是岸,於是決定把手上6,000多枚出售。
倪匡首先在《夏威夷貝殼新聞》登了一則小廣告,說有珍貴貝殼轉讓,各地買家聞訊紛紛上門要貨,有買家在倪匡面前狂簽旅行支票作付款用。如此這般,十多年來花盡心血收集得來的貝殼,不到半年便走得八八九九。
倪匡1975年以倪聰的名字與旅港外籍人士雷克.路德(Rick Luther)合著《香港的寶貝和芋螺》(Cowries and Cones of Hong Kong),那是倪匡收集貝殼最瘋狂時候的文字記錄,因為瘋狂,倪匡才得以留下這本珍貴的著作。此書是倪匡於成書之前10年來在香港水域採集得的寶貝及芋螺。倪匡說,《香港的寶貝和芋螺》賣了2千多本,剩下一大堆給蟲蛀。此書絕跡多年,一本難求,筆者近日有緣偶得一本,希望有機會拿給倪先生簽個大名留念。